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光伏污染并非不可控

发布时间:2012年3月31日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

  生产过程并不一定造成污染,关键看企业愿不愿意投入成本去控制。不过,对于污染,绝大多数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应该谨慎看待,应区分个案和行业之间的差异。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崔容强教授分析表示,国内大部分多晶硅项目的回收技术应该都已过关,如果环保关没过的话也不会规模化生产,“可能个别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没有注意,或者说还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去严格控制,企业一旦重视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污染问题可处理


  在讨论到底有没有污染的问题以前,理清污染的源头是有必要的。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除了硅料生产环节,其他的中下游环节基本不存在污染。


  目前,全球80%以上的多晶硅都是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据统计,我国在建和拟建的多晶硅项目有30多家,均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


  改良西门子法的原理是,以氯化氢(HCl)和冶金级工业硅为原料,制取三氯氢硅(SiHCl3),再利用三氯氢硅进行氢还原,生产出多晶硅。


  对于副产物,现在国际上领先的硅料厂家瓦克化学(Wacker)的处理方式是:四氯化硅一部分加氢形成TCS继续循环反应,一部分被用作有机硅等其他产品的生产。这基本上也是其他大厂的技术路线。其中最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转化成气相二氧化硅,由于气相二氧化硅达到了纳米材料的规格,具有良好的消光、抗紫外线、杀菌等多种作用,因而在橡胶、涂料、胶粘剂、油漆、油墨、塑料、化妆品以及农业、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分析国外多晶硅领域的传统大厂,如7大巨头Hemlock、Wacker、MEMC、Tokuyama、SGS、ASimi、Mitisubishi的背景,就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具备副产品控制优势的原因。其中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Hemlock,其大股东康宁公司本就是电子工业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而瓦克化学则是全球最重要的化工品提供商之一,业务范围包括有机硅、聚合物、化学品、多晶硅和半导体。像瓦克化学这样的化工联合企业,在生产多晶硅时,从氯气到硅烷均可以由内部兄弟单位提供,而副产品也是内部循环消化,国内的通威集团也具有类似背景。


  在2006年以前,从多晶硅的副产品SiCl4 到无机工业纳米材料气相二氧化硅的转换技术都是由国外垄断。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吉必盛”)进行了多年的研发,开发出回收利用四氯化硅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现了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生产气相法白炭黑的规模化生产技术。


  目前,新光硅业、洛阳中硅等国内多家已投产和在建的多晶硅厂家都是吉必盛的客户。因为国内新建的项目,在做环境评估的时候都需要向环保部门说明副产物解决方案,“基本上很多人找到我们,由我们帮助他们消化,拿着合作协议就基本上可以通过环境评价了”。吉必盛董事长王跃林认为,国内副产物处理方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有效转换率不高,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第二个是对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的装置还不够大。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