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环保部土壤环境保护专题调研组到广西阳朔、环江和乐业,深入铅锌矿污染农田、污染农田修复基地,重点调研土壤环境保护情况、农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情况和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应用前景。
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详细了解大环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该项目的具体做法是:科研人员通过在污染土壤上种植对砷、铅、铬具有超强吸收和附集能力的蜈蚣草和东南景天两种野生植物,吸收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以达到对农田的修复。据介绍,目前项目涉及治理农田面积1280亩,在初步修复后的农田里,科研人员采用蜈蚣草、东南景天与桑树、甘蔗、玉米套种的方式种植的农作物,收成率已达到非污染农田的90%。调研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组织实施得好,走出了一条“科研+政府+农户”、“少投资、降风险、保安全”的环江农田生态修复模式,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调研组希望当地加快推进项目的实施,完善修复模式,总结经验,环保部计划适时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广。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