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启动PM2.5监测”的时间表倒逼之下,环保部于4月10日~11日在广州市召开“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议”。
记者了解到,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用于PM2.5监测的设备采购标准并确定入围的采购名录。目前,环保部以及下属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经口头传达了PM2.5监测设备的采购名录。总计6家企业的5种设备产品入围采购名录。一场各技术标准之间厂商的公关赛跑暂告一段落。
在此之前,由于中国环保监测部门普遍采用的震荡天平法监测设备存在一定的测量值偏差,导致PM2.5监测值较准确值“未测先低15%”。为解决这一问题,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已经要求所有采用震荡天平法监测设备的地方环保监测部门必须加装修正设备,以确保测量值的准确。
拖延的“例会”
2012年年度例行会议的焦点是“PM2.5监测设备的标准及采购”。
一拖再拖。原本定于2012年3月由隶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出台的“PM2.5监测设备采购和使用指导意见”结果被延迟到了4月10日发布。发布方式也变成了“非正规”的内部工作会议口头传达,实质性文件并未下发,也并未对外公布。与此同时,发布内容也并未涉及外界所关心的“不同监测方法是否会影响同一区域的监测结果是否连续有效的问题。”
这场内部会议是于4月10日~11日,由国家环保部官员、广东省官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人、全国各省环保厅监测处长、全国环境监测设备厂商代表共同参加的“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议”。与往年不同,2012年的这个年度例行会议,各方则把焦点聚焦在“PM2.5监测设备的标准及采购”上。
这里的背景在于,按照国务院2012年2月29日的要求,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包括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这意味着,政府对于PM2.5监测设备的采购必须马上上马。但“总站”的标准不出台,就会形成各家的测量方法和数字不一致的问题,这让各方着实着急。
“原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于PM2.5的监测设备推荐名录是有文件下发的,但又觉此事敏感。最终决定只是在会上口头通报。”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敏感”二字则在于两点:首先在当下中国,大部分城市所采用的测量PM10和PM2.5的监测手法为“震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但中国大部分城市所采用的未加装FDMS的震荡天平法设备比国际普通使用的“β射线法”测量结果低15%。其次,不同测量方法背后又有国内、国外10余家企业形成不同阵营代表。它们“盯着”采购指导意见的背后,更是盯准中国巨额政府采购的大单。
采购公关初分胜负
广州会议达成了“PM2.5监测设备购置需选用国内外的某几种品牌”的共识。
记者独家获悉,此次在“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议”上传达的“PM2.5监测设备采购的厂商推荐名录”涉及六家厂商企业的五种设备。其中国外厂商为: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生产的加装FDMS的震荡天平法设备和β加光散热设备、美国MET ONE公司生产的β加光散热设备;国内厂商为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虹公司、北京中晟泰科环境科技的三种设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