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4日在此间强调,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到2015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要达到220—260万立方米/日。
解振华当日在杭州召开的首次全国海水淡化工作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普遍认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中国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和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解振华特别提到,中国海岛水资源短缺,不仅制约海岛开发,也事关国家权益。他介绍,中国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6500多个,大多数因缺乏淡水资源而无法居住和开发,有常驻居民的400多个,普遍存在着缺水问题。
解振华介绍,中国海水淡化起步早、发展慢。但近十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水淡化有了较快发展,已从技术研发阶段,开始走向产业发展阶段。中国海水淡化装置能力,由2005年的不足5万立方米/日,增加到目前的66万立方米/日。
解振华指出,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海水淡化的战略意识认识不足,海水淡化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尚不完善及政策支持尚显不足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已于今年2月发布,在此指导下,《“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也将于近期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也于日前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
解振华透露,“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260万立方米/日,对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
此外,到2015年,中国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