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西北部分省区调查发现,近年来,银行资金开始向西北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集中,一方面使得银行资金的潜在风险增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推行,西北的信贷政策亟待向低碳金融的方向转变。
高耗能、高排放信贷集中带来消极影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银行信贷资金目前已成为西北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血液”,这些产业同时也成为银行重要的客户,银行与这些产业之间已是“一损皆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是西北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统计,“十五”期间西北五省(区)金融机构投向能源行业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高达19.5%,高于同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年均增速8.1个百分点。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截至今年3月末,渭南市工行、中行、建行向火力发电企业的贷款,已分别占到这三家银行贷款余额的72.22%、41.06%、70.94%,渭南市农行则把全行13.68%的贷款余额投向了两家焦炭企业。
这种在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上高度集中的银行信贷,已使银行资金坐在了“火山口”上。陕西省银监局渭南分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渭南市对火力发电过度集中的信贷已带来了明显的信用风险。尤其是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由于工业用电明显下降,火力发电企业效益较差,银行的贷款风险性大大提高。
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信贷的高度集中还使得国家的节能环保政策大打折扣。据陕西省统计局调查,今年一季度陕西省部分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竟出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一季度耗能较高的非金属矿物制品能源消费增长了18.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了29.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增长了37.7%,均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能源消费增长。
西北银行对低碳金融的探索
高耗能、高排放信贷集中带来的消极影响,迫切需要西北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做出调整。据调查,目前主管西北金融政策的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和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改变以前的信贷政策,着手对以低排放、低能耗为核心理念的低碳金融进行探索。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2009年信贷增长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将环保评估的审批文件作为授信使用的必备依据,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快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退出步伐。同时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对已确定的重大节能示范项目、重大节能技术和装备,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根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指导意见,西北一些银行也开始探索发展低碳金融,对高耗能、高排放贷款开始进行约束。农行陕西省分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张铁军对记者说,农行陕西省分行现已对钢铁、水泥两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进行了名单制管理,根据其节能减排的状况,把省内所有钢铁、水泥企业分成支持、维持、压缩、退出四大类,实行不同的贷款政策。如对陕西省最大的钢铁企业龙钢集团,原本是要列入支持类的,但是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因素,最终放到了维持类。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