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加强立法监管等措施 从源头上治理跨国企业污染问题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0日 来源:资源网

....

  据11月4日大洋网报道,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最新调查发现,珠江三角洲的5家企业,包括4家港资企业和一家内资企业向珠江排放包括锰、铜在内的重金属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机化学物质的有毒有害物质。绿色和平要求这些企业立即停止污染,同时呼吁政府将更多有毒有害物质纳入监管,并最终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清洁生产。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方面的效应。众所周之,我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中国受惠于经济全球化,但规模巨大的出口加工产业,也让中国承受了沉重的环境压力。为了逃避环保责任,跨国企业在国外一套,在中国一套的招数我们早已屡见不鲜。1985年以来,富于水脉、航运便利的珠三角地区,随着大量外资的涌入,以及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崛起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密集的“世界工厂”。说是“世界工厂”,实际上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该地区聚集了几十万家外向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到被称为“世界制造基地”。这个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了中国30%的对外贸易额。
 

    作为中国最发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在忍受着环境之痛。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交着昂贵的环境“学费”。地处珠江流域的东莞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这座拥有32个镇区逶迤相连组成的城市,20年前还是一片盛产水稻、香蕉和荔枝的农村田园,而如今已靠外向型经济爆发式增长所带动,成为国际加工制造业名城,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个深圳”。在人均GDP高居珠三角二线城市之首的东莞,折射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的阴暗面,水污染。2005年以来,东莞全市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年均总量达到11.6万吨,为全省最高。现在,东莞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为4820万吨左右,只占该市污水总量的68.64%左右,比预期目标整整落后了10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东莞有很大一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入珠江了。


    其实,关于跨国公司的环境污染问题,几年前就有相关的部门注意了。早在2007年8月,一些环保组织就曾整理公开污染企业名单,名单收入那些被环保部门查出有违法行为并且公开通报过的企业,近几年这一名单中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已经从2007年的十家增加到目前的近五百家,其中包括著名的百事、雀巢、通用、三星等“世界500强”在华企业。而一家合资企业,上海某厂则是连续五年被当地政府点名处罚。调查了全球100强中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型工厂、消费者耳熟能详的28家企业,发现其中近一半的企业在中国都没有像在本国或其他国家一样主动在其公司官方网站公布区域性或具体工厂的污染物排放信息。据调查,13家公司在国外都有主动公开具体国家或者地区内的污染物排放信息,但是在中国没有任何相应的公开。


    作为在我国办企业的跨国公司,之所以在环保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些跨国公司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在华不重视污染问题,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吸引外资,境外企业进入中国,不但在环保、行业指导等方面没有准入门槛,而且还在税收、土地利用上给予无限优惠条件,结果培养了一批污染外企和高耗能、资源消耗型外企。我国环境违法成本很低,处罚力度较小,有时候地方政府甚至对外企还网开一面,因此纵容了一批污染外企。另外,我国公众对环境问题仍然不够关注,一家企业在国外环保屡次出问题,其产品就很可能遭到消费者的抛弃。而在中国,价格和质量依然是老百姓们最关注的问题,这也就“惯坏”了一批污染外企。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