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凌晨3点,齐鲁石化储运厂酸碱单元班长丁勇到泵房巡检。近200平方米的泵房里只亮着一盏灯,光线看起来多少有一些昏暗。他快步走向控制开关,伸手一板,泵房里的四盏灯都亮起来,丁勇挨个泵开始检查。结束后,他回到控制开关处,再一板,泵房重又回到昏暗的光线中。“这是为了节电。”丁勇说。
在齐鲁石化,“节能”意识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该公司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石化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要求,不断加大节能管理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节能型的企业发展之路。据统计,今年前十个月,他们制定节能措施220个,同比节约能源4.56万吨标油,节水达到131万吨,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节能目标,经济运行水平明显提高。
齐鲁石化每年加工原油超过1000万吨,乙烯85万吨,是国内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但由于建厂时间长,生产装置多,装置新旧程度参差不齐,给企业节能带来较大困难。面对这一情况,中国石化总经理助理、齐鲁石化总经理李安喜要求,“要通过生产优化降能耗、要通过指标进步降能耗,要让节能成为自觉行为。”
该公司随即全面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加强节能技术攻关应用,积极进行设备节能技术改造,根除生产现场“跑冒滴漏”,使节能工作取得实效。
在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比学赶帮超”活动中,该公司设立了奖惩分明的考核措施,引导岗位职工操作更精细、指标更先进,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腈纶厂周连军开动脑筋,跟工友们一起,把单体塔操作压力从常压改成负压,减少热能利用,每小时就能减少蒸汽用量50吨,他们全厂今年通过优化操作指标进步,降低能耗达到1.43万吨标油。
除了优化生产降能耗,该公司还引导职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消除“跑冒滴漏”上,堵住能耗“出血点”。各生产厂进一步完善“24小时不间断巡检制度”,做到装置现场“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截至目前,共发现装置泄露点近千个,都得到了及时处理,能耗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中国石化的支持下,不断加大投入,积极进行设备节能改造。塑料厂先后对5套主要生产装置上的150台机泵进行了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改造,完成后每年仅节电一项就可降低成本90余万元。橡胶厂也在节能改造中,对300多台使用年限长、能耗高的电动机实施更新,用185台节能型电动机取而代之,同样收到良好的节电效果。
不仅如此,他们还组织发动专业技术人员,找准节能的瓶颈进行攻关,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逐步淘汰能耗物耗高的工艺和技术。今年他们共组织实施节能项目11个,投资数千万元,每年可节电920万千瓦时,节约蒸汽12万吨以上。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