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土壤保护纳入政府考核 土壤污染治理市场前景看好

发布时间:2013年2月1日 来源:南方日报

继国家就重金属污染治理出台首个5年规划、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之后,国家再度出实招应对土壤环境污染。1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办....

继国家就重金属污染治理出台首个5年规划、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之后,国家再度出实招应对土壤环境污染。

1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到2015年,全面摸清中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国务院开出了六剂良药,分别从控制新增污染、确定优先保护区域、强化风险控制、开展治理修复、提升土壤监管、加快保护工程建设等方面,逐步改善土壤污染的状况。

国家坚定明确的治污要求或将催生产业盛宴。有专家分析,土壤监测、土壤修复等直接受益行业,未来十年产业蛋糕可达千亿甚至万亿元。

1.5亿亩或3亿亩?污染状况将得到彻查

“土壤污染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再不治理的话,国人数代人身上都要刻上污染的代价!这一消息真的欢心鼓舞”,看到土壤治理首次由国务院发出了工作指示,广东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的研究员陈能场直言,这是场“及时雨”。

正如《通知》开头所述,中国土壤污染的现状被定性为“总体仍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然而污染面积到底如何,至今尚无最新权威统计数据。对此,《通知》明确:“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这也成为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的首要目标。

据了解,最近中国官方对土壤污染情况的表述,是2011年10月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工作时透露,“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中南和西南、中南等地区土壤污染面积较大。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一些城市污染场地再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不过,“受污染耕地1.5亿亩,约占耕地1/10”的说法其实早在2006年《人民日报》援引原环保总局的不完全调查资料时已经披露。后来,多家媒体引述知情者的消息称,上述数据其实仅是上世纪90年代的数字,随着经济发展和土壤污染的长期忽视,真实情况很可能更为严重。

此后,关于中国土壤污染现状,一直少有官方数据见诸报端。这一状况延续至今,其间,“镉米杀机”、血铅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也曾估算称,我国受到污染的耕地已达3亿亩。

为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通知》要求,到2015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

值得留意的是,在摸清状况的基础上,国务院首次提出“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将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作为土壤环境保护的优先区域,在2014年年底前,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明确本行政区域内优先区域的范围和面积,禁止在优先区域内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

“将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作为土壤环境保护的优先区域,在土壤治理中,把食品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环境修复产业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通知》中相当重要的一点。

珠三角要选择区域实施土壤修复示范

近年曝出的“重金属菜”、“垃圾菜”、“保障房项目涉重金属污染”使人们对已污染土地的修复和规范利用广泛关注。《通知》在“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面都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其中,“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地块,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治理达标前不得用于住宅开发。”

而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法将其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已被污染地块改变用途或变更使用权人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并对土壤环境进行治理修复,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施工许可证。

至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主战场”,也在《通知》中被明确——“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中南、辽中南等地区,选择被污染地块集中分布的典型区域,实施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通知》称。

“文件中提到的污染地区都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污染重灾区,这些地区跟‘十二五’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划出的十五个重点省份有重合。”陈能场表示,而据了解,广东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防控区,我省有12个城市都被纳入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这些都表明国家正不断细化在重点区域的土壤治理工作。

此外,该文件还首次正式提出将“对已污染耕地实施分类管理”,采取包括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内的措施;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

陈能场表示,分类管理的思路是好的,但在实践中还需要细化完善。“事实上各种污染土地的重金属性质不同,对食物链和人体健康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如何划分‘污染耕地’以及禁种农产品的赔偿和治理等方面尚有待明确。这方面建议在摸清我国土地污染情况时,可以开展类似于日本的土壤污染概查、详查,而加以甄别。”

治理成本高企、国家问责或催生千亿市场

“毒地”凶猛和国家明确治污的要求,无疑令相关的环保产业再迎重大利好。《通知》把土壤环境治理工作提到了国家问责制的高度——“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环境保护部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和时间要求等,定期进行考核”。

在投入机制方面,《工作安排》要求各级政府将督促企业落实土壤污染治理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以及通过中央财政对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专家认为,土壤治理成本的高企与问责的严格,是催生未来市场蛋糕做大的原因。

土壤污染修复所需的费用根据污染类型和程度不同,差异很大。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花费极高。例如伦敦把2.5平方公里的东区严重污染的土地修复后建奥运场馆,就花了7年时间,专业人士估算其花费达1亿英镑。

目前一些地区的土地修复费用已经高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考虑到国内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均存在房地产开发的需求,一旦市场正式启动,预计未来土壤修复的市场空间应当在千亿元以上。在A股市场中,永清环保、维尔利、桑德环境和东江环保等上市公司有望成为土壤修复的直接受益者。

在环保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50%。中银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引述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的数据,如果按我国受到污染的耕地达3亿亩算,初步预计整个土壤修复的市场,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上万亿元。

土壤修复市场井喷起来的话也有隐忧。陈能场表示,《通知》的发出,表明中央很重视,但事实上很多地方、企业均没有治理经验,所以土壤修复资质与技术的把关显得尤为重要,“土壤污染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对企业和从业者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有限的土壤资源被胡搅一通,后果可能更严重。”

由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相应的,国内对于土壤问题的处理起步较晚,目前处于积极尝试阶段。”平安证券分析师于振家指出。(谢庆裕)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