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温州市森林碳汇高级研讨会透露,到2014年,温州计划将完成15万亩人工造林碳汇项目。届时,每年约可吸收二氧化碳15万吨以上。
市民的日常生活、企业的生产行为、机关的会议活动,都要消耗能源,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称为“汇”。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
去年11月,温州启动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暨碳汇造林项目,项目首片碳汇林选址苍南观美,面积1800亩。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落实5个碳汇造林项目,总面积达到2万亩。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是浙江省第一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公益性专项基金,也是国内继大连和北京之后的第三个地方专项。“专项创立之初,参与的都是些平日与林业方面较为密切的企业”温州市林业局局长徐顺东表示,其他领域的企业并不是十分熟悉,这也符合新生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过程。下一步,我市将尽快出台符合温州林业发展实际的碳汇计量标准。他说,受温州林业局委托,浙江林学院已经开始着手帮助设计“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估计最早于今年年底完成。
温州目前主要采用财政支出加企业认捐的方式建造碳汇林。据了解,从去年以来,温州专项共收到1600多万元资金。永嘉县原野园林工程公司是最早发起的5家企业之一,仅原野一家便出资50万元,目前已经为当地建造了大约700多亩的生态公益林。
永嘉原野公司负责人李星涛认为,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将来有一天,它也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如果能够未雨绸缪早参与、多参与,就有可能在未来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据介绍,今后温州市将进一步发动企业(以高能耗企业为重点)、组织、团体捐资加入温州绿色碳基金专项,力争每年捐资额达到1000万元。另外,林业部门计划公布网上定点销售渠道。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