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引入竞争机制 运用价格杠杆减缓资源环境压力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0日 来源:人民网

....

  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再一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日前,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关于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正在讨论中,讨论完成后会尽快上交国务院批准。


  此前,在11月10日,成品油价格完成最新一次调整,随着燃油税开征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油价调整已经日益常态化,而更多的资源产品价格如水价、电价改革也已蓄势待发。


  近期经济复苏而PPI、CPI尚处低位,也被看作是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合适时间窗口。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和较低的通胀压力,无疑是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好时机。


  专家表示,资源价格过低,是鼓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因此应该改,但必须秉持“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要求,建立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价格协调机制,通过共同谈判、协调,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合理价格。 


  会不会引发新一轮通胀?


  天然气价改无疑令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信号更为明显。10月份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复苏进程的确立,新一轮的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浪潮已经拉开了序幕。除天然气外,各地启动新一轮水价上涨,兰州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从11月起每立方米上调0.3元,北京、银川、哈尔滨等城市也开始酝酿提价。而另一大产品“电”,也传出了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就销售电价调整方案与各省开展商讨工作的消息,此次终端销售电价的平均上调幅度预计将在每度2分钱左右。


  有专家表示担忧,一旦大规模价格改革实施,势必引起多种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度涨价。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9年居住类在CPI中的比重为14.69%。其中,水费、电费、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其他燃料五项占居住类比重的40.8%。


  以此计算,公共品在CPI中的比重约为5.99%,高于猪肉在CPI中为3.03%的比重。因此,如果上轮通货膨胀引发的主因是猪肉涨价,那么现在一个比猪肉对CPI影响更大的公共产品的集体大幅涨价,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国内通货膨胀。


  为何只见涨价不见改革?


  从以往多次价格调整经验来看,但凡提到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公众第一反应便是对涨价的担忧。为什么在公众眼中,价格改革就等同于涨价?


  “将价格改革等同于涨价,这是公众的误解。”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温桂芳在接受专访时说,改革与提价不能混为一谈,既不能以调代改,也不能只调不改。而公众之所以产生误解,主要是因为某些垄断利益集团的自私运作。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