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余阳就可以向一个8亿的市场迈进一大步。
2011年底,余阳所在环保企业取得佛山市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测系统试验权,在高明和南海两地进行其公司制造的voc设备试验。7月初,余阳将有望完成最后一个试点的铺设。根据规定,设备在正常运作一年后,即可进入市场销售。
根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佛山正有5000家企业被要求进行废弃重点监测,如果无意外,一年后,余阳即可以16万每套的价格将其设备出售。
在借助于南海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产业促进平台完成研发和制造后,余阳有望率先进入一个市值至少为8亿的市场。
余阳的机遇,其实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对企业排污的监控和整治力度的增强。如今,南海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正式启动已有一年有余,已经有超过100多家环保企业进驻。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尽管集聚区环保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是营业额超千万的企业,仍是也设备生产类企业为主,技术研发和方案设计企业仍显不足。
借行业整顿 环境服务业崛起污染地
南海环境服务业的发展,要从上世纪末讲起。
上世纪90年代,时为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师的余阳开始南下,来到佛山,进入佛山电子集团,助力学校与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产学研合作。
时值佛山工业快速发展期,长久以来在环保领域工作的经验,让余阳看到了佛山粗放式的发展背后的环境服务业将大有可为。1999年,余阳从佛山电子集团出走,次年7月,与朋友成立了广东长天思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污染源监控设备和系统,注册资本为1000万。
2003年10月,佛山市出台《佛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纲要》出台,计划投入170.76亿元,用于城市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建设,开始对一些污染重的行业进行整治,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建设和经营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余阳的设想初步得到了时代的印证,然而此时长天思源的市场却一直未能扩大,成立后一年,营业额仅为4万元,随后几年,其营业额也仍无有较大提高。
为此,《佛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纲要》的出台让余阳下定决心进行市场扩张。2004年,长天思源开始承建佛山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在佛山市铺设了100多个在线监测点,负责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控。
然而,根据当时的政策规定,环保设备生产商还需负责设备的维护,而费用则是在设备购买时一次性付清。随着设备的持续运行,余阳发现每个点的设备维护需每年4万多元,100多个增长点顿时成为100个负担点,企业生存面临危机。
及至2005年,政府为了杜绝企业自身运营存在造假情况,开始引入第三方运维概念,规定被监测企业需出资聘请第三方负责环保设备的维护和运营。因此,长天思源获得了一笔补贴,生存危机得以解除。
就在余阳所在企业成长之时,佛山的环境服务业也得到初步发展。据统计,2004年,广东省环保产业总产值为510.99亿元,其中,佛山环保产业年总收入为86.06亿元,位居广东省各地级市的第三位。
与政府做生意
上百环保企业进驻华南集聚区
2011年6月,南海对外宣布,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聚集区正式落户桂城瀚天科技城以来,开始试点发展环保服务业。
同年8月4日,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设立总额为15亿元的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环保企业注册、场地租赁、厂房建设等进行奖励和补贴。
2012年3月,余阳将公司总部迁入南海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随后,余阳成立了佛山市和源活性炭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废弃在线监测业务的延伸。与余阳同一批进入集聚区的还有另外将近30多环保企业。随后,迁入集聚区的企业陆续增多,如今,连同园区内原有环境服务企业,数目合计已逾百家。
今年,6月中旬,南海对外公布了《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旗污染整治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南海区共有3万个污染源,其中重点监测企业也达到3000家。
但由于人员、监测资源配备有限,且南海环境监测部门并不具备重金属、voc等监测能力,自2011年以来,部分监测都是委托有资质的公司去完成。
这一现状,被南海的环保企业看作巨大商机。
据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产业促进平台经理蔡进介绍,环境服务市场按照支付主体来划分,可分为政府市场、产业(传统产业环保化)市场、公众市场、公益市场四大类,目前集聚区内百家企业与政府做生意,或与政府间接做生意,是他们的共通点。
以余阳即将进行试点的voc在线监测装备为例,其采用的检测方法乃是与日资企业合作研制的技术,而非国际通用的色谱检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后在进行推广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然而,余阳所在企业所生产的设备只需16万,而非色谱检测法的200万。凭借价格上的优势,以及认定佛山即将在废气监测方面进行大力整顿,余阳依然将超过营业额7%的费用投入其中进行研发
“政府对某一行业进行整治,哪一个行业就会成为我们的市场,我们其实是在与政府合作做生意。”尽管目前长天思源的客户90%以上都是制造业企业,但是余阳并不否认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密切联系。
与余阳仅有数层楼之隔的佛山市华清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杏波对此也表示赞同。万杏波告诉记者,在2004年,他就是借着佛山对陶瓷业的整治的机会,开始生产废弃处理器,并在帮助几家大企业进行废弃设备安装后,逐渐打开市场;随后,又借大沥整顿铝型材的契机,将业务拓展到铝材行业,最终走出了南海,走向了全国。
关注:技术研发型企业稀缺 环保企业也需要升级
目前,瀚天科技城内,6号楼的预留场地也正在进行装修,但已几乎被预订一空,据蔡进介绍,未来那里将会会新进驻的环保企业的办公场所。
“尽管我们目前进驻的企业数目不少,但是缺少顶层设计的企业。”蔡进说,按照《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建设方案》,集聚区将重点发展环境金融与贸易服务、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服务、环境技术服务等三大主导产业。
但就目前进驻的企业来看,营业额超千万的企业,仍是以设备制造业为主,能提供综合方案和技术研发服务的企业仍然稀缺。
“环保企业看着风光,实则艰辛。”2008年末,万杏波接到一个废气处理装备安装项目,双方于年前签订协议。然而,春节后动工时发现钢材价格上涨,项目所需费用远高于预算,最后,项目几乎没有利润。
“我们目前的业务拓展就是依靠诚信,通过一个个项目推广我们的品牌。”万杏波说,尽管其企业营业额已经超千万,但是目前的发展,仍是依靠国外技术为主,难以进行技术升级级研发。
对此,蔡进认为,环境服务企业如果不了解自身的使命,不主动进行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就无法跟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甚至会沦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制造业。
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也有同样的担忧。朱斌所在企业一直以在线监测污水作为主要业务,但是随着业务的展开,他逐渐意识到,只有真正帮制造业企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可以彻底打开环境服务业的市场。
“很多企业需要的不是一个‘监视者’,而是一个‘建言者’。”朱斌说,尽管目前环保企业利用政府政策的便利,在行业整治中通过提供装备获得盈利,但是长期以往,并不利于环保企业的发展壮大。
因此,朱斌的企业已经开始将其在线监测服务,从排污口覆盖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线。通过整条生产线的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寻找生产流程的改进办法,“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一种环保产业升级的理念。”
南海显然已经意识到了技术研发和方案设计等企业的重要性。
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环保产业科一名负责人说,目前集聚区产业促进平台内部展示中心、检测认证中心、方案解决中心、科技金融合作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企业招商服务中心、对外交流合作中心等7个中心已经建成,中小企业借助公共平台,已经可以进行部分的检测和技术研发。
此外,聚集区内今后在引进企业时,将会更加注重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标准,以及侧重技术研发、方案解决类型的环保企业。据其透露,7月,将会启动一个项目,引入一批具有中科院背景的企业和实验机构。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