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效控制能源消耗的商业模式,此前一度火热的“合同能源管理”概念却并非看上去那么美好。
今年4月份,全球第二大水务“巨头”——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以下简称“苏伊士”)旗下分公司科菲利和重庆本土的节能服务公司智得热工成立合资企业,法方持股比例为70%,双方试图利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工业和公共设施提供节能服务。
但在中国节能环保市场尚处混乱阶段之时,这家高调成立的合资公司也不得不面对“入乡随俗”的尴尬。
本报记者获悉,科菲利与重庆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未获得一家客户的正式订单。
而虽然合同能源管理进入中国已超过10年之久,但业内公认的“融资困难、项目难找、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三大瓶颈则仍是这一产业的现状。
“巨头”抢食
苏伊士落子重庆,绝非偶然。
早在2002年,苏伊士就首度联姻重庆水务。当年,重庆水务集团和苏伊士旗下的中法水务公司以4:6的股权比例,共同投资12.3亿元成立了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为重庆主城北部片区供水,这也成为全国水务领域的合资先例。
成功进入重庆公用事业领域并于2008年实现盈利的苏伊士乘胜追击,于2009年再嫁重庆燃气公司。彼时,尽管中方坚持控股,但苏伊士仍以40%的持股比例获得了合资公司经营管理权,进入重庆城市供热和供冷领域。
在实现前两步铺垫后,这一次,高举节能大旗的苏伊士则把旗下负责能源服务的公司科菲利直接引进了中国。
“和十年前不同,现在进入中国节能市场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都是大公司了。”5月2日,重庆市城乡建委建筑节能处长、教授级高工董孟能对本报记者说。
合同能源管理,即由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备采购、施工、运行维护等一条龙综合服务,提供服务所需资金,并从设备运行节省下来的费用中回收投资,获得利润。
和传统的能源托管项目不同,后者是为客户只提供服务,客户为托管付费。而合同能源管理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全部成本或盈利分成。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能源合同管理是未来的方向,市场前景巨大,但此前各地的节能公司规模都太小,机制上的各种问题使人们并不看好这项生意。
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中央下拨20亿元的补贴则成为助推这一市场的催化剂。
事实上,在苏伊士此次携3亿元投资额到重庆节能市场之前,2012年,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就已和重庆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清华同方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投入30亿元以上的资金用于重庆4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目前实施面积已达130万平方米。”董孟能说。
此外,2010年,中材集团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和云南冶金集团控股企业云南水昌硅业有限公司也签署了工业硅冶炼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的节能服务合同,这已是中材节能在云南省的第三个节能投资项目。与此同时,重庆钢铁集团也是中材集团的客户之一。
项目推广难
在各路资本纷纷挤进这一行业时,市场生态的失衡也日益凸显,其中,“僧多粥少”无疑是目前节能公司都不得不面对的关键难题。
“中央20亿元的补贴是给合同能源管理中的节能效益分享型的,这方面重庆的工业做得不好。”重庆市经信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合同能源管理分为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效益分享型和能源托管服务等。所谓节能量保证型,即由节能服务公司先期提供设备或改造,项目完成后,经过双方验收达到合同规定的节能量,客户支付节能改造工程费用。而节能效益分享型同样由节能服务公司先期投入,所不同的是项目完成后,客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在一定的合同期内,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
“工业项目推广难源于两方面。一是节能设备投资大,不像公共建筑里用的灯、空调投资相对要小,而且节能便于测算。二是工业企业一旦遇到经济形势不好或行业不景气,开工不正常,节能的效益大受影响,节能公司和工业企业共同承担的风险大。”上述负责人解释。
“建筑领域的推广也很难,要不是重庆市向国家申请了8000万元的节能补贴和引进了清华同方,重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的大门同样难以开启。”重庆市建委建筑节能处人士说。
清华同方重庆公司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目前,该公司在重庆实施的重庆银行办公楼、南坪中学、永川文理学院、日月光商场等项目节能改造已基本完成,合同期3-12年。如按5年的合同期算,公司的利润率在20%左右,并不算高,目前公司旨在培育市场。
除了大企业带动,政府补贴对节能服务公司对改造项目能起到一定的补充。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相关政策,节约能耗超过25%按40元/平方米补贴,节能20%-25%补贴35元/平方,节能10%-20%补贴17.5元/平方米。
“我们改造的学校电价0.52元/度,而改造的商场电价0.85元/度。平均下来,政府补贴能占我们改造的现有项目投资的20%-30%。”清华同方有关负责人说。(实习记者 黄程煌)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