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美国不敢承担减排责任 为京都议定书找东方借口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 来源:凤凰网

....

  凤凰卫视11月27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若麟:各位好,欢迎收看《时事开讲》,我是王若麟。在全球进入工业化这100年来,地球的气温升高了0.74摄氏度。大家可能想偌大一个地球升温0.74摄氏度好像无所谓,我当初就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再给大家一个数字。如果地球升高1摄氏度,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如果升高2摄氏度,格林兰岛的冰盖会全部融化,海平面会上升7米,很多国家和城市就会面临着消失。可以说地球正在发烧,不过12月初,一次给地球降温的大会诊将会在哥本哈根举行,毫无疑问在影响人类共同命运的道路上,哥本哈根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站。相关话题,我们请李炜先生来点评分析。李先生,我们今天将会从一个历史的脉络来梳理这个问题。擒贼先擒王,我们先说说罪魁祸首温室效应,从过去很多国家都采用了哪些手段来控制气候的变化呢?


  美国过去不敢承担减排责任


  李炜:其实温室效应,过去人们没有注意到,大家觉得我烟筒冒烟,大家以为这烟就飘到外太空就走了,汽车冒尾气也是好像跟地球没关系,就会走了。可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排放出去以后,它被大气层罩住是散发不走的,它就不能离开地球,就等于是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多不是说我们家里生炉子多起来的,是工业化以后。大家知道工业化200多年了,这200多年人类不断的在生产工业化产品,就消耗大量的热能,热能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堆积成很厚的棉被子把地球给盖住了。


  盖住了以后,先是科学家发现这些问题,发现南极的冰山在融化,北极的冰山也在融化。大家开始意识到,就开始呼吁。终于在1997年,这个好记,就是香港回归日,回归的那一年,国际达成一个协议,这个协议是很著名的叫“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什么意思呢?就是人类终于明白了,我们工业的二氧化碳的热量排放,就是废气排放不能无止境的去排放,要限制。当时就有50多个国家签订了这个协议。


  当时应该首先是进行了200多年工业化生产的这些国家带头,你们要限制你们的排放量。定个什么标准呢?咱们定个标准,就是说以1990年全球工业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基数,在这个基数上到2010年,就是到明年,要降低5.2%这么一个数字。降低5.2%,有50多个国家签约,中国也是签约国,中国是很大方的就签了,但是中国哪有那个能力啊,我们正在发展。别忘了,“京都议定书”是只对发达工业国有限制,而且是强制性的限制。每个国家分配的减排不一样,但是平均是5.2%。发展中的国家,像中国、印度这些国家没限制,同时“京都议定书”里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这些发达的工业国要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减排问题。因为它们一些高耗能的工业都是维持生活的,你要让它拆了这个工厂建新工厂,或者把灰尘减少的话,要有技术,要有资金。发达的工业国应该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要给技术和资金,没问题,发达国家都承诺了。


  但是这种国际公约有个很讨厌的一条,各国要拿回去叫它们国会审批,国会批准了,缔约国才能够执行它的责任。各国都说没问题,拿回去,欧洲、日本,因为这是在日本京都开的嘛,所以日本人是带头执行,日本在减排方面走在全世界最前头了,它是最前头的国家。德国做的也不错,但是当年签约的一个最大的国家,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拿回去以后本来也准备干,当时小布什当总统,他想不对啊,我一弄减排的话,第一国家要拿出钱来投资,它当时钱都拿去打仗去了,又是阿富汗,又是伊拉克,一年四、五千亿美金,它哪有钱做这个。第二,减排意味着有些工厂要关门,高耗能的工厂要关门,那就面临着失业,我怎么解决失业问题呢?可是我也不能这么说,那就太自私了。它想了个办法,它说现在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的排放量也很大,都快赶上我们美国啦,它们也得减,凭什么它们不减,我减。于是就产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冲突。但是这并不是“京都议定书”本来的意思,这是小布什,美国不执行“京都议定书”,使得“京都议定书”很多的承诺到今天都没有兑现,这个议定书到明年2010年到期作废。


  王若麟:好的,谢谢李炜先生。至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歧到底在哪里,为什么美国不想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具体细节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下节会为你详细评述,我们稍后休息一下,广告之后会继续为您开讲。


  李炜:中美就人均减排标准存在分歧


  王若麟:好,欢迎回到《时事开讲》。虽然“京都议定书”到现在为止得到了全世界170多个国家的支持和肯定,但是这个议定书自诞生以来就是营养不良。而这种“先天缺陷”就是由于美国的不理不睬,这个可以说是全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发达国家,为什么对这个有益于全人类的国际公约采取这种不好意思、回避的态度呢?我们马上会为你揭开其中的玄机。李老师,在解决全球气候暖化问题上也可以分为两大阵营,是发展中国家阵营和发达国家阵营。本来可以说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为什么在对抗气候变化的问题上,还出现这么大的分歧,就像美国不想加入“京都议定书”?


  各国分歧的焦点
 

  李炜:小布什说,好,我虽然是排放量最多,但是它不说它本来的原因,怕失业,怕拆工厂,怕投资。它是说像中国、印度排放量也很大,像中国当时都快赶上我了,它也要减,凭什么它不减,我减。好,这就产生了现在有两种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提出这么个观点,说大气层盖了这么多的被子,就是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我们可以假设它盖了10床被子,其中有8床被子都是发达工业国盖上的,因为它是累积的,这是200年来累积的,你盖了8床被子。中国、印度和巴西这些发展中国家,我是后面加了两床被子,就是80%的温室效应造成的原因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可发达国家的理由是,我不说历史,我说今天,我说2009年,咱们说今年的排放量,你排放的跟我差不多,它这么说。因为中国和美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排放量是中国,一个是发达国家的最大的排放量是美国,这两个国家加起来,占到全球当年排放量的40%。


  王若麟:接近一半的。


  李炜:接近一半,所以中国和美国,第一,中国根据“京都议定书”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义务来强制性减排,但尽管这样,中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明年就到期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自己制订了一个就是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算下来5年计划,每年减一点、每年减一点,现在到今年为止,因为今年是我们五年计划的倒数一年,明年就结束了,我们现在减排了多少呢?13%。


  所以中国现在去参加丹麦国际峰会的时候,昨天公开宣布,我们以2005年为基数,到2020年,我们单位GDP的能耗减低,我们说是45%。我当时看了这个数字吓一跳,别忘了,减低45%,我们是到明年结束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减低了20%,也就是说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内,2个五年计划,我们再减另外一个20%到25%,完全是有可能的。当然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支持,一个是资金的支持,一个是技术的支持。如果中国没有国际上的技术支持的话,这个目标实现还是很难的,但是资金支持,如果中国经济维持现在这个状态发展,资金还是有出路的。这就是说这个分歧,中国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被子。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