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节能服务需逐新趋异 服务业“再战”创新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第三章的(十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做精、做专、做强为方向,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公司....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第三章的(十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做精、做专、做强为方向,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公司,引导技术研发、投融资等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从中不难看出,节能服务产业还是要充分体现“服务”价值,无论在项目咨询、诊断、设计、施工、运维,还是产品、技术创新研发,亦或是融资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创造品牌,成为服务行业的佼佼者。

服务业滞后 创新在即

多年来,我国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行业中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市场处于“自闭”状态,竞争不够充分;发展不平衡,城乡和地区差别大,公益性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面临发展滞后的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节能服务产业除了与滞后的现行服务行业存在的诸多共性外,还有自身的特性。

多而不强是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现状,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国家出台了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对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每节省1吨标准煤,国家财政补贴240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当地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用地方财政进行配套补贴。与此同时,国家还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涉及的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进行优惠。另一方面,节能服务产业的税收优惠措施难以落地。有政策没有程序,导致很多节能服务公司享受不到税收优惠政策。如何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服务相关程序,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与此同时,融资难困扰着节能服务产业。银行不熟悉种类繁多的节能项目,没有创新的信贷产品,难以评估贷款风险,导致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链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有关业内专家建议,国家的节能奖励资金投入市场意义不大,可将其部分用于节能项目融资,撬动金融杠杆,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补偿。还可以创新商业模式,同第三方商业资本开展节能合作融资,推动节能服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改变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的尴尬局面。

无论如何,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从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很多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的节能设备还需要进口等都有待创新和完善。

作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重要载体,节能服务产业实力不足显而易见。但一路走来,也有一批优秀的创新型节能服务公司无论在思维还是产品、技术等方面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节能服务产业中的代表,开启一扇扇绿色“革新”之门。

节能服务需逐新趋异

说到节能服务产业中的创新,不得不提到曾“红”极一时的“节能超市”,至今提到都是业内人士认为是一项全新的经营模式,即通过整合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的优质资源,包括上游的厂商和中游的服务商,结成广泛合作联盟,打造一个节能服务综合平台,为客户提供节能产品、技术、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在2011年7月,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凭借“节能超市”独特的创新模式以及强大的资源集成能力,成为进入中美能效联盟美国董事会的唯一中国企业。

创新——是节能服务公司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自身的创新方面包括产品、技术、服务上的创新上更要足下功夫,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更是前提。业内的专家指出,节能服务产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在竞争对手云集的节能服务市场中,应把握好服务创新的方向。其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顾客期望的把握上,认真听取顾客的反应以及修改的建议,解决客户的问题这是服务创新的前提;重视员工,创新就是打碎一种格局以创造一种新的格局,而员工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经验是很丰富的,丰富的经验也恰好是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服务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无形中,节能产品、技术、模式的创新更是顾客满意的基础;此外,服务品质作为变量,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维持良好的品质,加强对售前的咨询、售中的指导、售后的培训等内容的创新,才会使节能服务公司在产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各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产品上都进行了扶持,为各地节能服务公司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在河北,该省科技厅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其中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和共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84项,投入科研经费4794万元,带动社会投入4.3亿元。集中科技资金组织实施了新能源、建材、冶金、化工等方面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实现节煤76.4万吨,节电6592万度,节水11733.1万吨,减排废气4601.5万立方米,为该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上海成立可一家致力于促进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创新、转移、培训,咨询和产品应用推广的国际性合作服务机构——上海创新节能技术促进中心。其专门为节能相关企业提供市场、资金、人才、技术、政策、标准等全方位的顾问式配套服务,帮助企业成长。

此外,众多的节能服务公司成为了创新服务的表率。北京神雾环境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节能技术方面,已获得各类授权专利56项,其烧嘴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已在国内外推广了近800多座大型的节能工业炉和节能锅炉;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新建的——“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所”成为了节能市场资源整合的平台,多年来的创新业绩在业内更是独树一帜;上海泰豪智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在建筑和工业节能改造中“量体裁衣”,为客户提供整体节能解决方案;广州智光、中节能、天壕等节能服务公司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在产品和服务模式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

服务业“再战”创新

就我国目前的服务业来说,还在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增长机遇。节能服务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要实现创新,需要政府、业内和学界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此外,随着国内工业节能政策推力逐渐加大,工业节能市场迅速发展,国外企业纷纷涌入抢占市场,外资巨头将并购作为全面切入工业节能领域的方式,与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展开竞争。中国节能服务公司只有通过不断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和标准化探索,走科学、规范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为节能服务产业开启“绿色”未来。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