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正文

阿尔斯通全球副总裁:市场更青睐高效环保的水电技术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

葛洲坝集团公司总经理杨继学

    新华网湖北频道6月11日电 (记者江时强、詹国强、吴植)从万里长江第一坝到世界最大坝--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作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经过近40年的历练,脱胎换骨,从一个国有老企业跨越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现代企业,并成为水利水电施工行业的著名品牌,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赞誉。  

    近日,新华社记者江时强、詹国强、吴植等专程来到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调研。集团公司总经理杨继学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就集团发展历程、创新改革、企业精神、应对金融危机等作了精彩的阐述。  

    新华网: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作为工程的总承包施工单位,葛洲坝集团创造了哪些不平凡的历史。  

    杨继学: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1970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整个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它成为当时中国综合实力的一个标志性的工程,故有"要看现代化,就看葛洲坝"的说法。  

    中国葛洲坝集团伴随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应运而生,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是国家为三峡工程准备骨干力量和经验的专门队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条件差、范围大,仅土石开挖回填就达7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亿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7.7万吨。它的建成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了我国水电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了一支高水平水电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科研队伍,为我国的水电建设和三峡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项工程的完成,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  

    同时,这一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水利枢纽的设计  
水平和施工技术,都体现了我国当时水电建设的最新最高成就,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新华网: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经过17年的建设,即将全面建成。作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杨继学:葛洲坝集团作为三峡工程当之无愧和不可替代的主力军,首先体现在工程施工的总份额上,三峡施工队伍众多,但葛洲坝集团一家就承担了全部土建和金结安装等65%以上的工程量。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创下了一系列奇迹。三峡工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成如此艰巨复杂的工程,与国家重视与业主有效组织密切相关,同时与依靠了葛洲坝这支铁军是分不开的。  

    其次体现在三峡工程绝大部分最关键和最艰难的项目都是由葛洲坝集团承建的。截至2009年4月,葛洲坝集团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右岸一期工程、升船机及临时船闸一期工程、通航建筑物下游引航道工程、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工程、茅坪溪防护土石坝工程第一标段工程、大坝和电站厂房二期工程土建与安装工程、茅坪溪防护土石坝工程、右岸导流明渠截流和三期土石围堰工程、右岸三期RCC围堰工程、右岸厂房坝段工程、右岸电站厂房坝段工程、地下电站尾水渠开挖与支护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地下电站主体工程土建和部分设备安装工程、三峡水利枢纽临时船闸及升船机第二阶段工程等等,并整体承建了三峡工程地下电站机电安装工程。  

    1997年,"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峡工程共安装70万千瓦机组32台,葛洲坝集团一家就安装了18台,并创造了一家企业在一个水电站一年安装投产4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80万千瓦的世界记录。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三次截断长江的壮举都是由葛洲坝集团独家完成。  


    新华网:葛洲坝集团经过近40年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水利水电施工行业的著名品牌。请您谈谈集团如何利用这个品牌参与水利水电施工行业竞争的。 

    杨继学:葛洲坝集团不仅在三峡工程创造了辉煌业绩,由葛洲坝集团独家承建的湖北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整体荣获"鲁班奖",是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第一个整体获得"鲁班奖"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集团牵头承建的湖北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米,是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 

    目前集团仅承建国内的大型项目就有云南小湾、漫湾、景洪、龙开口、金安桥电站,四川的锦屏、瀑布沟、深溪沟以及金沙江流域的向家坝、溪洛渡等大型水电站。 

    不仅如此,葛洲坝集团这个品牌在国外同样享有良好的声誉,是中国最早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企业。目前,集团在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承建了30多个工程项目。号称"非洲的三峡工程"--尼日利亚蒙贝拉水利枢纽工程和巴基斯坦最大水电工程--尼鲁姆·杰鲁姆,这两个超百亿元投资的水电站均由我们集团中标承建。 

    2009年2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马里总统杜尔共同出席由中国援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马里巴马科第三大桥开工仪式。胡锦涛主席亲自为工程奠基并在开工仪式上深情地说:"为建设好见证中马友谊的大桥,我们选择了中国最优秀的施工企业。"仪式结束后,胡锦涛主席亲切接见了全体葛洲坝建设者,他握着我的手,再三嘱咐:"葛洲坝集团是国家的优秀企业,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你们一定要发扬中国人攻坚克难的顽强精神,精心施工,建好中马友谊之桥。" 

    30多年来, 集团先后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6个国家,整体或部分承建了葛洲坝、三峡、金安桥、隔河岩、水布垭、公伯峡、拉西瓦等100余座大中型水电站,以及核电、火电、风电、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堤防、民用建筑、市政公用等各类工程4000多项。完成装机总容量逾4000多万千瓦,约占我国建国以来水电装机总容量的四分之一。葛洲坝人的创业足迹遍布全国全世界。  

  新华网:近几年,葛洲坝集团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产生了哪些效果,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集团如何应对。 

    杨继学:去年集团营业收入196.71亿元,利润9.17亿元,增幅均在30%左右,居央企前列。今年元至5月,集团在市场中标、产值、利润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订单增长60%,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48.9%、61%。而且,今年公司不减员、不减薪,反而还进人、加薪。今年公司计划招收2000多名大学生,充实到各个板块。 

 
       ——访阿尔斯通全球副总裁玛丽丝·弗朗索瓦·克索萨

  ■记者 倪旻  许盼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水电和核电、风电、太阳能一起被列入了可以“积极发展”的清洁能源范畴。目前,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发的水电占到经济可开发水电资源的60%~70%,而中国的比例仅为30%左右。这样的反差使得中国成为国际水电设备巨头的必争之地。拥有全球水电设备装机容量25%的阿尔斯通集团也分外重视中国市场,希望能够以多年全球水电开发的经验给中国提供高效环保的水电设备。

  前不久,拥有20年水电研发经验的阿尔斯通全球副总裁玛丽丝·弗朗索瓦·克索萨(以下简称克索萨)畅谈了对于水电技术的创新及开发前景。

  记者:现在都强调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水电,水电移民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阿尔斯通作为水电设备供应商,与其他国家也有过很多合作,那么在国外有没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克索萨: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很难一言以蔽之。中国也好,欧洲也好,环保的问题、移民的问题和能源开发的问题,应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也是一对矛盾体。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很难相应地比较和借鉴。法国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开发一个电站,当时开发的时候当地居民和政府也有过一段争执,搬迁就面临故土难离的问题。我相信,各国的政府都会考虑用最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来解决移民的新居,同时又能够开发可再生能源这么一个矛盾。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水电的开发?从技术角度来看或者是综合来看,中国水电还有多少值得开发?

  克索萨:在水电的开发与保护这个全球普遍争论的话题,并不是中国独有。那么个人的观点,首先水电是非消耗性的,是可再生的。它不同于火电,会排放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另外,水电的开发会引起一些变化,也就是地理环境的变化和移民安置。这些应该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而且特别是人员的安置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的努力,使人们的生活能够得以改善,对社会的文明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二者相比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应该更重要。进一步来讲,我个人认为水电的蕴藏量比较丰富,是可以供集中开发的一个电力资源。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地放弃它,或者是轻易地让它流失。

  那么发展与保护,只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然后下功夫去解决它,发展和保护这些矛盾是可以很好解决的,达到一个和谐程度。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开发过的一些大型的项目也不乏先例。
  记者:您认为中国水电设备产业的前景怎样?

  克索萨:我对中国的水电市场非常看好,首先中国水电市场蕴含量很大,第二中国政府很注重对电力的开发,因为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破坏小。第三从中国水电市场设备的供应前景来看,还是有很大需求的,我认为这个前景是很好的。

  记者:目前什么样的水电技术在国际上比较受业主欢迎,这方面国内和国际有没有区别?

  克索萨:我们在技术方面没有什么偏好,主要是按照用户的需求,然后针对具体的电站按照用户的参数和要求做实验性开发。因为水电技术是相对成熟的,也不存在对哪一种技术有什么偏好,一切取决于市场。对于水电来讲,每一个电站都是唯一的,对于任何一个电站都没有第二个跟它完全相同的技术,所以每一个电站技术有一定的适配。适用什么技术,取决于现场的条件。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用户所追求的高效率、长寿命、高稳定性。中国的用户一般是希望能够所有综合因素好,既有很好的效率,又有比较经济的价格,同时还有较高的机组利用率。

  另外一方面,某一种技术的应用取决于市场,比如抽水蓄能机组为什么今天大规模的上呢?因为今天核电和风电在大规模地发展。核电本身是不能拿来调峰的,因为核电运行调配的灵活性很差,所以它要靠抽水蓄能机组来调峰。以前不需要,是因为以前电网容量没有那么大,不存在调峰需求。

  记者:从技术研发这个角度来考虑,阿尔斯通应该如何进行本土化?

  克索萨:技术的本地化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跟项目相关。项目方面,主要由我们天津的项目工程师在做;另外是在为了技术储备进行的研发方面,让中方人员作为访问学者或者交流学者参与进来。中国的工程师离中国的客户很近,对用户的需求比较清楚,可以把这些信息反映到研发课题里,技术中心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储备。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