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产业数据 » 正文

膜法污水处理市场将达到76亿

发布时间:2014年4月9日 来源:理财周报

“新增污水处理市场54亿元大中城市污水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已经临近尾声,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未来小型城镇项目将会成为新的增量增长点,新增设施的处....

“新增污水处理市场54亿元大中城市污水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已经临近尾声,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未来小型城镇项目将会成为新的增量增长点,新增设施的处理规模将以中小规模为主。”行业分析师左志方表示,“十二五”规划将要求县级镇,尤其是重点镇建立污水处理厂。

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市政和工业均包括在内)将延续“十一五”期间的增长趋势,2015年末,规划的全国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0805万立方米/日,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资金总量约为1351亿元(包括新增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假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中使用膜技术的占比提升到20%,则市场空间为270亿元,平均每年54亿元。

根据目前环保部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现有的出水标准为二级的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为一级B;重点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将提升为一级A。

“截至2008年,达到一级B排污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仅仅达到一半,有31%的污水处理厂仍然只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有7%的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我国近几年每年新增1300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

上诉分析师左志方认为,“2009-2010年的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全部达到一级B排污标准,50%的一级B排污标准改造为一级A,按照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3392万吨/日的能力测算,“十二五”期间需改造的污水处理产能达到5563万吨,即年均改造需求达到1112万吨,假设其中10%应用膜技术,将带来112万吨的需求,按照每万吨改造投资2000万元估计,年均约22.4亿元的市场。”

国内膜行业群雄争霸

膜技术是水处理行业的一块“肥肉”。不过,眼下这块“肥肉”大多被含在外企嘴里。

德资企业美富特(MFT)膜科技公司技术总监许锦鹏称,国内企业膜技术自主研发实力较弱,目前大多数技术从国外引进,国内具有自主研发实力的企业不超过3家。

中国膜技术研究起步并不晚,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但因为各种原因中间一度中断,而美国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发,且研究具有连续性。

但是整体来看,国内的膜及组件市场的集中度不高,正处于群雄争霸的时期。

天津工业大学膜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杜启云表示,目前在国内的上市公司中,碧水源等属于中国膜技术市场中具有核心技术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但放眼国际国内公司也只能算“小公司”。在这方面国内产学研各方还需共同努力。

污水处理业下游:研发与市场不分家,污水处理BOT模式存风险

受两会期间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影响,污水处理等环保概念股涨幅明显。有关数据显示,3月初以来,多只污水处理概念股均逆势上涨近10%。其中开能环保(行情,问诊)实现涨停。紧随其后的是兴源过上涨9.25%,另有国中水务,兴蓉投资等都涨势凶猛。

技术研发:投资大但投资回报效率低

在传统定义中,水务企业包括供排水、水电、水源工程、管网建设,节水、污水处理以及相关设备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节点形成产业链。

整个水务产业中,污水处理行业属于产业链条偏末端的位置,其上游相关行业主要为污水处理设备制造行业,下游行业模糊,经污水处理的水体一部分回用给用户,另一部分直接排放给自然水体。

“我国目前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这些技术与美国乃至世界的技术都是基本接轨的。但是,我们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高效率,低投入。投资规模很大,但是投资收回期又很长。相较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美国PURE GEN水处理设备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虽然我国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在污水处理能力上存在着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全国近2千多座污水处理厂中,有一半处于半开工状态。

收费标准定价过低,无法满足正常运行所需的费用;污水管网的建设相对落后,导致实际处理量并不高。

运营管理:市场与研发不分家

随着发改委对污水治理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强,水务公司逐渐将重心由“自来水生产销售”逐渐转向“污水处理”。

表现突出的如首创股份,公司主要从事基础设施产业特别是水务产业的投资、运营和管理,主要业务涵盖城市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等各个生产和供给领域。

2001年起,该公司专注于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两大领域的投资。自2009年以来,污水处理的收益从29.17%攀升至今年的44.74%。

“优胜劣汰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轨迹,目前来看,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行业内各企业的规模明显地参差不齐。但相较于5年前,在技术力量上已经有了飞速的提升。可以预见,缺乏研发和技术竞争力的企业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

该研究机构正服务于上海一家知名的水务公司,提到行业敏感性话题,她略显保守地说:“技术与开发只是冰山一角,一些规模大的企业,更多是依托了资本的运作、运营管理、市场拓展等。”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