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节能环保与经济效益的抉择 煤制气产业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4年4月15日 来源:经济日报

煤制天然气是以煤为原料,采用气化、净化和甲烷化技术制取合成天然气。近年来,在国内煤炭库存积压、价格下跌和天然气供求扩大、价格上涨的市场环境下,在重点区域雾霾治理....

煤制天然气是以煤为原料,采用气化、净化和甲烷化技术制取合成天然气。

近年来,在国内煤炭库存积压、价格下跌和天然气供求扩大、价格上涨的市场环境下,在重点区域雾霾治理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下,煤制气项目审批闸门明显松开。对此,也有人担忧,煤制气会加重我国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并带来一系列新的环境风险。

一面是煤制气产业的发展机遇逐渐清晰,一面是煤制气的节能环保性和经济性备受争议。煤制气究竟是福是祸?中国的煤制气产业应该走向何方?

能源安全之辩——

煤制气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吗?

符合国情的战略选择

在国家能源局此前举行的煤炭清洁利用专家咨询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煤制油、煤制气符合我国国情,是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保障油气供应安全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

有关专家表示,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攀升,将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必须在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同时,努力提高国内有效供给,特别是加快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性能源。

相比之下,煤炭始终是我国最丰富、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资源。2012年,我国煤炭产能从2000年的10.2亿吨上升到39.6亿吨,目前煤炭产能建设超前3亿吨。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技术经济和节能减排可行性分析,煤制天然气是一种非常好的低碳能源产品,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优势。

此外,从政策层面看,《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使“十一五”期间国家已核准的煤制气项目尽快达产达标,国内煤制气要达到约150亿至180亿立方米的规模,并开展煤制气项目升级示范,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示范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煤制气的确迎来了好机遇。

能源安全不能押宝于此

两院院士、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石元春表示,“中国富煤”完全是已经过时的危险观念,随着开采量激增和剩余可采量迅减,中国“富煤”早已风光不再。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公布的2006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排行榜,中国煤炭储量是1145亿吨,可以用48年。而印度是207年、美国234年、俄罗斯超过500年。

因此,石元春认为,发展“煤制气”是将存量不多和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由固态能量转换为液态或气态,如果算上环境污染和耗水代价,这样的转化“太不合算”。

“尽管中国能源,特别是油和气需求旺盛,能源自主与安全堪忧,也应探索其他保障能源安全的方式,而非不惜资源与环境代价去搞煤制油气。”石元春说,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正确的煤炭利用方式应该是发电,目前大容量、高参数的大型火电机组可以规模化、高效利用煤炭,其环保和效率指标都很理想。

也有专家指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不意味着要把“宝”押在煤制气上。从可替代能源的角度看,我国还可以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构建更加生态环保的能源安全体系。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