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国家环保部:建筑节能搞低碳是主流趋势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工程网

....

  现在气候变化已经不是可能,而是很可能的。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前期冒了“气候门”,但是前段调查表明,除了那几个科学家做法上有点欠妥以外,但是气候变化总得趋势是无可争辩的。我们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要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来实现。


  长江上游,我们的冰川已经退出了一公里。前几天在天津开了一个会议,介绍说40年退了4公里。冰川退出就是溶解了海平面的升高,世界银行这张图是十几年的预测,孟加拉国我们看左边海岸线用白的做比较,右边是升高了一米以后的情况,很多小岛浅的地方都已经淹没了。这个情况不光会发生在孟加拉国,全球气候变化,我们中国也在其中,中国13亿人口,有8亿人口居住在低海拔地区,这张图上有点的地方都是城市居民点,我们有8亿多人都会面临危险。


  这个情况今天联合国人居中心主任也来了,他也注意到亚洲从日本到韩国、马来西亚、孟加拉,这些国家都会受到威胁,我们看到的红点、黄点都是50万、100万以上的人口城市。


  当然说到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责任。从工业革命到现在,10多万吨二氧化碳有7万吨是他们排放的。所以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事实的。今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也登了这么一幅报道,大家可以看到左边的图,光单纯的红线是发达国家按照人口10亿左右可以排放多少,但是从工业革命之后下面都是他们多吃多占多排放,这是从总量来看。所以他们有很重要的责任,理应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来应对气候变化。


  这张图是联合国拿七国集团和某些区域的收入差距比较,我们中国这条线是红线,比下面的印度和非洲这些国家略高一点,所以从1980年到现在是从1万美元的差距到现在接近3万美元,我们现在是3千多亿。所以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表明我们现在发展中国家不能超出我们目前实际的能力,硬要我们承担跟我们责任跟能力不相符合的义务。


  但是我们中国确实增长的非常快,这是我根据国家统计局整理的数据,不详细说了。去年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联合国开发书要求做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这张图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放总量美国应该是排放很多的,从40多亿吨到60多亿吨,中国不到10亿吨,但是随着经济增长现在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所以现在中国排放量是世界第一,西方国家也因此大做文章。从人均排放量来看,美国始终在20吨左右的排放,现在人均一年排放20吨,中国的线看到底下与世界平分有一条粗线,从两吨到了现在的五吨。所以在2006年跟世界人均相等,2007年超过了,现在超过了更多。


  另外现在世界上很强调生产力,刚才主席也提到,你的土地有多少生产力,开发区一平方公里能够产生多少GDP,现在我们消耗多少水、消耗多少物质,排放多少碳,也应该有多少生产,就是碳生产力。


  这张图上是非政府组织公布了中国和其他20国集团于生产力和人均GDP,横坐标是人均GDP,纵坐标是碳生产力,中国人均GDP还不如俄罗斯,碳生产力还不如印尼和印度。所以现在中国形势是人多,GDP总量高,但是人均GDP是100多位,碳生产力是在20国集团里面是倒数第三。


  所以转变发展方式,实行科学发展是我们一次新的机遇,我们这几年高速发展实际上是高碳、低值,难以为继。所以胡锦涛主席在2007年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08年在他的讲话当中又提出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去年在联合国会议上,中国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指标。作为一个国家的主席,他在连续三年强调低碳经济,这决不是偶然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发展的道路,这张图是人民大学的,他说我们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现在有很大进步。尽管我们人均GDP不高,但是人类发展指数已经接近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往后怎么走,像美国这样人类发展指数很高,但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很多,还是像日本那样稍微低一点,日本现在减排了,我们也要减排,要走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这张图就指出了这个问题。


  前不久国际能源机构公布了2008年世界能源数据,这两张图是我从上面整理出来的,我们看几个数据,07年中国人口占世界20.3%,能源供应量我们是16%,说明我们还比较节省,没有把人口份额能源都消耗掉。但是由于我们主要烧煤,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0.8%,人口是20.3%,这就比世界的平均多了四个百分点,单位GDP排放量就更加可观了,是4.3倍多。而2008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亿多,说明我们计划生育很有效,但是人口比例在世界就变成了19.8,而一次能源是17.3%,说明能源增加了,大家知道新世纪以来能源增长速度全球第一,而这样的结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了22.2%,比人口份额多了两个多百分点,而我们比世界人口人均排放多的更明显了。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