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历史经验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1年3月1日 来源:侯艳丽 李晶晶 杨富强

....

    "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的着力点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攻坚战。能源强度目标和二氧化碳强度目标(节能减碳目标)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是十分有效的抓手。要坚持制定节能减碳高目标并强化实施,才能产生实效,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中心任务。


    可靠的统计数据是制定节能减碳目标的基础。长时期以来,经济、能源以及其它重要数据的可靠性常遭诟病和批评。在1997年至2000年的能源经济数据曾出现过经济增长但能耗减少的统计错误。当时有许多专家学者为此冥思苦想,寻找答疑解困之道却不得要领,但对数据可靠性的质疑往往斥责之,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对政策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度产生重要的影响。1990年以来中国能源数据每五年或者是每十年根据经济普查进行一次统计数据修正。从1980年到目前的经济、能源的数据经过修正后是可靠的,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数据,丰富了能源政策研究和制定的迫切需要。我们希望在2020年之前,通过努力,建立完整可靠的数据统计系统,为制定国内外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能源强度发展轨迹的后发优势是普遍规律。图1经常用来解释能源强度变化和后发优势。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历史轨迹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发展模式:经济对能源的强度曲线(每单位GDP产值需要消费的能源量,也称能源强度。)有一个上升阶段,达到顶峰后快速的下降。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经济与能源的发展规律。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有不同于这样的发展轨迹。在能源强度的上升阶段,即进入工业化前期的阶段,经济的增长需要更高比例的能源投入和支撑。在能源强度下降阶段,即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经济的增长只需较少比例的能源投入。后起的国家从技术发展、制造能力转移和贸易中得到更多益处而处于后发优势,同样的单位GDP产出,需要比先行的国家消耗更少的资源便能做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能源强度轨迹逐渐趋同,后发优势降低并趋缓,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由"互补"转为"竞争"。新兴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正处于后发优势阶段。

 

 

    中国的能源强度变化数据不支持二次"上升爬坡"的提法。图2表示中国1952年到2009年期间能源强度的轨迹。1977年为峰值,前28年为能源强度"上升爬坡"阶段。排除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不可靠数据,能源强度的"上升爬坡"阶段的特征很明显。1949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中国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其它资源,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在1978年后三十多年里,中国改革开放,狠抓"节能优先"的能源战略,开展国际交流和贸易,能源强度的后发优势显现出来,能源强度迅速下降。2002年以后,能源强度上升了,有些学者官员认为是新的二次爬坡阶段,能源强度或者是保持经济增长的能源投入比例需要加大,这种提法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误导。很多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者认为,现在既然处于爬坡阶段,所以能源的过度消费是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的是"打隧道"和"削峰"等观点的出现,这些提法和论断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中央政府在"十一五"(2006-2010)迅速采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能源强度下降20%的节能目标,能源强度与2005年相比,"十一五"期间下降了18%以上。这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和政府强有力政策的叠加效应的结果。我们认为中国的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爬坡阶段和顶峰已经过去了,现在经济发展的规律是,能源强度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仍将进一步下降。在这种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的起伏,例如,1989-1990和2003-2005的二个小起伏。要评价一个爬坡阶段的存在要有至少十年以上的且上升显著的数据支持,因此一个大的二次爬坡阶段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存在。

 

 

    中国仍处于能源强度后发优势的阶段。从国内外的发展轨迹来看,能源强度下降的趋势仍将继续。参见图3。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能源强度(按购买力平价(PPP), 并按2005年美元价格计算)在2003-2007年期间的比较。明显看出,中国2007年的能源强度是发达国家1.5至2.5倍,甚至比巴西和印度都高80%左右,是世界能源强度平均值的1.5倍。假定中国能源强度15年后赶上发达国家2007年的平均值,中国能源强度每年需下降4.7%,高于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能源强度20%目标的年下降率4.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里能源强度是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如果用美元汇率计算,潜在的能源强度年下降率要高许多。由此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在今后15-20内仍将发挥巨大作用,加上中国自己本身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在今后15-20年内,中国能源强度下降的潜力空间是很大的,高目标的设定是有依据的。

 

4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