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扭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图4看出1977年到2009年能源强度、GDP增长率和能耗增长率之间的关系。1977年到2009年,GDP增长率和能耗增长率有几个扭麻花结的阶段。第一个结在1977年,可以看到能耗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随后由于加强节能政策和发挥后发优势,能源与经济关系翻转,能耗增长率一直低于GDP增长率。1989年麻花又扭了一个结,能耗增长率大于GDP的增长率。这个麻花结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是使"七五"(1980-1985)规划的年节能率从5.2%下降到"八五"(1986-1990)年节能率2.5%。其负面作用很大,影响了"八五"的节能率。在2002年,前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积蓄了一轮新的更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例如房地产的市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张、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入WTO后的进出口贸易激增等,促使重化工部门的超速增长。能耗增长率于2003和2004两年远高于GDP增长率。这个麻花结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更强,使"九五"(1990-1995)的年节能率5.7%和"十五"(1995-2000)的年节能率6.0%迅速逆转成"十一五"(2001-2005)的年节能率为-0.4%。这种经济发展与能耗增长之间逆转的"麻花结效应"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中国将来仍有可能还有打"麻花结"(能耗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阶段。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能源与经济翻转关系对节能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找出一种预警方法,减少和防止较大的能耗波动。
.jpg)
采用能耗弹性系数0.65作为能耗过度增长的一个预警信号。总结"十五"发展的经验,人们希望对能源过度消耗做出预警,调动政府调控的手段和政策,降低和减缓对经济增长和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有些专家提出了许多方法和建议,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办法对能源过度消费做出预警,告诉政府什么时候开始警惕,做好调控方案并加以实施。目前有人提出总能耗控制方案。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能源供需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性的市场和贸易在起主导作用,政府很难做到总量控制。另外预警信号应该是前置的和迅速的。图5是1977-2009能源强度和能源弹性系数。红色线以上表示能耗弹性系数大于1,即能源过度消费。黄色线即是预警线,告诫能源消费即很有可能从正常消费向过度消费跃升。可以看出如果按照0.65的弹性系数画预警线时,分别出现在1988年和2002年结点上。这是非常匹配的警戒信号,第二年弹性系数马上飙升到1以上,这发生在1989年和2003年。结论是,假定某年的弹性系数达到0.65的话,由能源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经过研究后,向政府提出预警并应对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在下一年度应该积极采取和实施各种措施进行调控,预防产生能源与经济关系的突变。这种突变产生的波折引起能源过度消费,也排放了过量的CO2。另外,电力弹性系数统计数据可靠,可获得的时间较早,也可采用1.30的电力弹性系数作为预警信号。2010年的电力弹性系数为1.42,暗示着"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2011年要做好各种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能源过度消费。
.jpg)
高能源强度的2005年作为节能的基准年,为今后五年计划提供了更多节能的空间。图6显示了"十五"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2005年的能源强度比2000年还要高,2005年是在能源强度的高位上运转。"十五"的五年能耗强度节能率为负数,即2005年比2000年能源强度上升1.8%。即使"十五"节能率为负数,从1990年到2005年的15年间,能源强度仍下降47%。2005年能耗强度的高位也暗示着"十二五"和"十三五"的节能率能够下降的比较快,2005-2020的第二个15年间有可能达到前15年(1990-2005)同样程度的节能率,甚至超过。
.jpg)
力争实现2000-2020年能源翻一番保经济发展翻两番。从表1可以看出,1980年到1990年,能源强度下降35%,1990年到2000年能源强度下降更快,达到50%。1981年,中国政府提出能源增长翻一番保经济翻两番的发展战略。实际数字是能源强度下降了68%,也就是说能源没有增加100%,只增加了70%左右,保证了经济增长翻了两番。中国政府在2001年又提出2000年到2020年经济增长翻两番,能源只翻一番。但是,2001-2005年的"十五"期间没有做到。如果2005到2020年这个十五年,如果每个五年规划的节能目标都坚决贯彻20%的话,2020年能源强度可以下降49%。也就是说即使"十五"节能率负增长的情况下,2000年到2020年仍然能够达到能耗翻一番保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这将创造世界节能史上的一个奇迹。如果将能源强度目标下降到每五年16%,2005-2020年十五年期间仅仅下降41%,达不到"翻一番保两番"的战略目标。
.jpg)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