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兰州等多城市酝酿上调水价 成本监管办法长期缺位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9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兰州市政府近日宣布,从今年11月起,全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3元。此前,天津、上海等城市已上调水价,提价幅度大多为20%以上。进入10月份,银川、哈尔滨等城市也开始酝酿调价。


  新一轮水价上涨势头不减,其背后的动因究竟是什么?消费者为何对水价政策心存疑虑?公用事业改革的出路又何在?


  为何提价不提“质”


  一段时期以来,经听证的水价上涨之路在不少城市上演。


  事实上,今年,国家相关部门曾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审慎出台调价方案,并严格控制以补偿供水成本为由集中上调自来水价格。


  在10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兰州建委提出水价调整的三大理由:供水企业加大了建设投入;政府价格政策调整和市场价格变化增大了企业成本支出;水价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对自来水企业给出的涨价理由,居住在北京西城三里河的张女士显出些许无奈:“我从没落下交水费,但多年来觉得越说改革,价格越涨。问题是我没有感到水质有根本的提高。”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负责人金永祥曾参与多个省市水务项目咨询,他说:“不要说无法做到打开龙头就能喝,即使在北京,一些高楼还存在二次污染,有的楼区由于水压低水量经常不足。水价改革,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是当务之急。”


  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回顾从政策性低价到市场化计价的历程,水务企业似乎总也摆脱不了“水价越涨,企业越亏损”的怪圈。


  河南洛阳市水务集团在举行水价上调的听证会拿出3个数字:近3年来企业供水经营部分连续亏损628万元、829万元和2030万元。


  洛阳水务集团的亏损只是“冰山一角”。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对全国3000多家自来水公司的调研显示,自来水公司1995年就开始全行业亏损,虽然在1998年以后开始提价,但直到现在也只基本维持在微利或者持平的状态。


  多年来的亏损为何难以填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认为,自来水行业长期亏损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公共财政的缺失。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7年)数据显示,1981年,中央财政拨款占全国市政基础设施总投资的比重为26%,到2007年骤降到0.8%。同期的地方财政投入更是少得可怜。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指出:“政府给得少,企业的这部分亏空就得由自己来承担,但企业会承担吗?企业一定会向消费者出手,那就是——涨价。”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