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大,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和高品质愈加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绿色地产、低碳地产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所倡导的节能、环保、低碳的开发建设理念,及其相应的技术,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绿色地产产业链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今,全面迈向绿色低碳时代的集结号已吹响,但绿色建筑是否真的到了大面积推广的时候?房地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为此,中国房地产报于2011年8月25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房地产工程采购创新大会上正式启动了“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前景大型调研”,并于2011年年底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住交会上发布了《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12》。
为了做好这个历时3年的调研活动,中国房地产报社专门成立了绿色地产研究中心,将该调研活动系统地、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为了将调研成果与业内一起分享,本报从本期开始,在周四刊上设置一个绿色地产研究专版,将对中国绿色建筑的市场现状、存在问题、技术流派、宏观政策、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并结合此前调研得出的成果,展开系列报道,希望将行业发展的真实状态和面临的问题呈现出来,并一起探索应采取怎样的理性突围方式,以指引中国绿色建筑的正确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从示范到快速发展之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此理念的引领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广泛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以及翻新等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各个领域。
我国建筑业的绿色实践起步相对发达国家较晚,在2005年以前,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方面,受欧美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多种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建筑性能表现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这些先行者起到了很好的市场启蒙作用,培养了一批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领域的基础人才。
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
在中国,对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安启教授为代表,经过我国多年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实践,专家们凝炼出32个字总结出绿色建筑基本理念,即“天人和谐、持续发展;安全健康、经济适用;地域适应、节约高效;以人为本、诗意安居”。这也可以看成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的正式表达。
在当前的绿色建筑开发热潮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成本、高标准、高技术的产物”。如果绿色建筑是这样“三高”产物,显然不符合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在本次调研中,所有参与者,均没有人认为“高科技”、“高价格”是绿色建筑应有的特征,所以可以认为这种观点只是暂时的,少数的,并不能代表主流。
经过多年的绿色建筑实践,尤其是学术界的良好引导,部分先行开发商的经验总结,业界逐步认识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是我国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是有别于国际上其他评估体系、技术体系的灵魂所在。
“深绿”到“浅绿”的转变
对于我国绿色建筑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专家群体的分歧较大:绝大多数的国内专家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从示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其中青年专家持这一观点的占53%,资深专家占74%;而国外专家认为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依然处于萌芽期的占到34%,只有22%认为是处于过渡期,这与我们自己的判断有一定的差距。
这一调研结果说明,其他国家对我国建筑业正在推进的绿色转型工作了解不多,调研中大部分国外专家表示没听说过中国的绿标。
有36%的开发商也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处于“萌芽期”和“从示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另有22%的开发商认为我们依然处于“示范期”。大多数(46%)的部品供应商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依然处于萌芽期,这与专家和开发商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该数字表明,开发商和厂商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认知程度,并不如专家们认为的那么乐观。
另一方面,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情况来看,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申报比例在逐渐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参与对象逐渐从起初的仅有高端示范性质的项目参与,过渡到大众参与的、比一般建筑稍好的绿色建筑项目,这一从个别“深绿”到广泛“浅绿”的转变与上述专家们的判断是一致的。当绿色建筑的理念更广泛地为公众所接受,绿色建筑的技术产品研究更加深入细化时,“浅绿”也将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逐渐转为“深绿”,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也将得以健康的发展。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