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主持召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江苏作为淮河流域“末梢”的省份,怎样才能让淮河休养生息?
“作为淮河流域的下游省份,江苏省为让淮河休养生息,在实施国家‘十一五’治淮规划上,突出体现在规划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政策落实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说。
赵克志介绍了江苏沿淮治污情况:江苏省政府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实施计划和5个专项规划。目前,淮河流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67座,累计铺设主干管网2600多公里,日处理能力达220万吨,比2005年增长38%。2008年,江苏沿淮环保投入达259亿元,淮河治污工程新增投入达25亿元,是“十五”以来最多的一年。
截至5月底,列入国家和江苏重点断面达标方案的195项治污工程,已完成90项。江苏在淮河流域45个考核断面中,已有40个水质达标,达标率同比增长4.8%;徐州市奎河和沛沿河两个国控省界断面水质已达到国家阶段性要求。记者近日就治淮新进展采访了沿淮部分地区。
领导督战,徐州断面水质改善
徐州市的奎河和沛沿河是跨省河流,被国家列为重点国控断面,但这两个国控断面水质常有波动。江苏省把这两条河流的治理作为治淮新阶段的第一战。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赵克志两次到徐州市主持治污现场会,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张敬华13次到徐州,督战两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徐州市市长曹新平3次在奎河岸边主持治污工程推进会,倒排工期,加快治污工程进度。徐州市环保局抽出4名局长抓治淮,局长徐善春徒步近30公里,沿着奎河岸边去查找各类排污口。
“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徐州市两个国控断面治污工程为26项。徐州市政府确定了120项治理工程,总投资20多亿元,专项用于奎河、沛沿河的综合整治。
徐州市先后在奎河沿河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并扩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奎河污水处理厂每天3万吨的中水回用工程已正式通水运行。徐州市还取缔沿线所有造纸厂,对部分污染企业实施“厂内达标回用,厂外生态利用”的污水资源化措施,兴建生态氧化塘,修建、完善农田灌溉网络,使达标排放的废水通过进一步净化后用于农田灌溉。对沿岸畜禽养殖等40余个污染源实行停产搬迁和关闭。
在沛沿河,取缔近百家塑料颗粒、再生棉加工店等排污企业,封堵沿河两岸污染源排污口。沛城污水处理厂二期2.5万吨/日、沛沿河生态清淤工程、沛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工程等也在全力推进。今年5月1日,奎河、沛沿河国控断面水质已达到国家阶段性要求。
高邮消除“黑液塘”隐患
高邮市造纸厂在1983~1999年生产期间,先后租用了龙虬镇的3处荡滩来储存造纸制浆产生的高浓度造纸黑液。几年下来,“黑液塘”总面积已达944亩,造纸黑液存放量为110万立方米。这种黑液每升化学需氧量达10万多毫克,pH值达12。
1999年,高邮造纸厂关闭,但近千亩的“黑液塘”还在。于是,当时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的高邮造纸厂副厂长陈海平便被委任为看护“黑液塘”的“专职塘长”。每年梅雨季节到来,陈海平和周围的人便夜不能寐,看护着3处“黑液塘”,防止其决口。
当江苏省治淮进入新阶段,“黑液塘”便成为了一项重点工程。经过多轮治理方案试验和论证,高邮市最终确定采用絮凝沉淀法来治理“黑液塘”。通过絮凝沉淀处理,将化学需氧量降到350毫克/升再进行生物处理。
目前高邮市龙虬镇朱家塘167亩“黑液塘”中的24.3万立方米黑液已经处理完毕,并在原址上建成了规范化的高邮垃圾填埋场。南角塘44.8万立方米黑液也已处理完毕,正在抓紧进行底泥无害化处理和原址的生态修复,准备种植经济林。周港镇薛南塘的“黑液塘”有望在今年年底治理完毕。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