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之环保人物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8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十年影响力


  环保界获奖者:梁从诫


  提名:梁从诫  曲格平 廖晓义 连岳


  梁从诫:不简单的简单


  获奖理由


  让常识成为常识,这很简单,也很艰难,过去的十年,梁从诫一直希望接受自然常识的人更多一些。我们崇敬这个老人是因为这些年他对于环保初衷始终没有改变,就像他这些年始终如一的简约生活,始终坚持骑自行车,其实说白了,之于每个人,环保就是这么简单。


  人物简介:


  梁从诫,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 创办人,北京大学教授。1999年,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言论:


  “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只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才能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协调一致。否则,那种短视行为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结果是得不偿失。”


  ——梁从诫


  文 /本刊记者  刘炎迅


  梁从诫今年77岁了,身体不太好,北京的冬天让这个老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屋子里,一般也不接待访客。他身边的人都很心疼他,不让他过多劳累,尽可能地帮他推掉一些可有可无的应酬。


  1993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环保民间NGO——自然之友,过去的16年中,他被人们称为叱咤风云的自然主义者。


  他传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一张照片,画面中,他精神奕奕,穿着一件白色的夹克衫,推着掉了漆的自行车,一个人微笑着走在马路便道上。尽管在外界的眼中,他是如此有名之人,但他依然坚持着简衣素食的生活,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他并不觉得这很寒酸,还能健身,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他的头发早已花白,但总是梳理得一丝不苟,金丝框眼镜几乎占去半张脸的空间,只不过,那份坚毅执著的神情没有被遮去。他说,做环保,只不过就是不断将那些被遗忘和忽略的常识交代给世人。


  让常识回归常识,这很简单,也很艰难,就如同骑自行车,谁都知道有好处,但没人愿意真的身体力行。


  过去的十年,梁从诫一直希望接受常识的人更多一些。


  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


  这个12月,全球的公民都在关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大会。环境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你可以在大街上拦住任何一个人询问,我相信不会有人表示反对保护环境。”但让梁从诫难忘的是,仅仅就在十年前,一切却并非如此。


  这个国家的GDP始终维持着10%左右的增长,但唯GDP马首是瞻导致了重发展轻环保。


  梁从诫的环保之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的。


  1980年代最初的几年,梁从诫在《百科知识》工作,这家杂志社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


  当时,他收到一封清华大学教授的来信,在信里这位教授担忧,当时的乡镇企业规模不大、设备简陋,但已经成了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付出的环境成本将不可估量。


  正是这篇眼光超前的来信,让梁从诫的视线透过文字触碰到活生生的现实,此后,他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


  1993年6月5日,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自发的民间人士绿色座谈会在北京玲珑园召开。在梁从诫看来,这便是后来自然之友最早的活动,他和他的工作伙伴更愿意将这一天,视为环保事业的开始。虽然,“自然之友”被官方正式确认还要在一年之后。

 

  梁从诫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幅水墨画,尺寸不大,笔墨清淡,几间江南农舍,这是他的母亲林徽因的亲笔画。


  “清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母亲林徽因把这首诗句,送给刚刚出生的梁从诫。


  在自然之友的办公室内,挂着梁从诫的一幅书法作品——“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这句话,被这里的同事们视为座右铭。“自然之友”一位工作人员说,“他的人,他的字,他的言行,陪伴“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和所有被他的精神感动的后来者,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尽心尽力尽责。”


  凡事开头难,但数十年持之以恒更难。从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到“自然之友”成立的十几年间,梁从诫经常思考自己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去。


  梁从诫举出这样几个数字:“我们不妨回头看看,300年前,中国的人口刚刚超过1亿;100年前,中国人口约为4.5亿;50年前,大约是5亿多一点;而此后的50年到现在,我们的人口一下子蹿到13亿!而13亿人口要吃、穿、住,我们的国家支撑得了吗?人口过多,资源总消耗量惊人。”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梁从诫说,“我们做环保的,就是要在这个两难之间找到一条出路”。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到了90年代中期,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问题。1994年“自然之友”正式成立,一位社会学者兴奋地说道:“我们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绿色组织。”


  民间环保自有力量


  然而,靠民间力量保护环境,注定阻力重重,各种阻力随时会从四面八方而来,梁从诫知难而进,并未退缩。他说:“如果环保这项工作一呼百应,那也就不用我们做了。”“我们只是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濒危动物,其濒危程度和珍贵程度完全可以和大熊猫相比。


  1998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桂林,梁从诫作为中国民间环保人士之一前往陪同。他抓住机会向克林顿总统送上了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的照片,并精炼地做了介绍。

7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