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博
在意大利举行的G8+5峰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未能就碳排放问题达成协议之后,美国政府立刻派两位华裔部长高调访华,寻求中美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的合作。美国政府此行的安排真可谓用心良苦。一方面以华裔部长的身份拉进中国方面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部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身份,足以证明碳排放对整个人类所带来的威胁,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在清华大学的讲演中,美国能源部长、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语气坚定地说:“科学研究已经表明,我们正在改变地球的命运。我们今天所做事情的后果,至少要100年后才能被完全了解。”为此,他强调“今年是美中签署科学技术合作协定30周年,我们应继承和推进合作的传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他认为 “这种合作不仅对两国有利,而且将为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树立典范。”
必须承认,中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为了在减排的同时缓解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强劲增长的巨大压力,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对清洁能源投入最多的国家。仅仅在清洁电力方面,我们已经大大加速了核电站的建设,我国的风力发电的增长速度早已经全球第一。正像一些新闻报道所称,碳减排中国已经悄悄的作了很多。然而,这一切的努力的实际效果究竟会如何,我们现在还不能准确的预测。例如,核电站即使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原料的保障也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问题。因为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减排,都已经把目光瞄准了核能发电,我国作为依靠必须进口铀原料的国家,如果核电站建设过多,最终能否保证核能的原料供应,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因此加速发展核电的最终问题,在于如何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和保障我们的原料供应。
风能发电的前景广阔,但由于资源总量有限且能量密度低,开发成本高,入网困难,如果没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它只能在人类的清洁能源应用中,起到某种辅助和过渡的作用。太阳能的资源充足,但由于目前的技术制约,开发成本还非常高,尽管将来极有可能会成为人类能源的主力,但是目前还很难预料,这一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鉴于上述原因,尽管我们国家在碳减排方面已经悄悄地做了很多,但是,我们至今仍然不敢对碳减排做出承诺。因为,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的大规模投入和开发利用,确实还有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因素。一旦我们做出承诺,很可能会导致限制和约束自己国家正常发展的严重后果。
然而,笔者则认为;如果我们能从科学的态度和我国的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就会发现我们中国在碳减排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也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13亿吨原煤,目前我们只开发利用量还不到3亿吨/每年。即使考虑各种影响不能完全开发利用,起码中国的水能资源每年还可以为国家发展再提供相当于6亿吨煤炭的清洁能源。这个清洁能源的量,不仅要比我们目前所预期的核电、风电的总和都要大,而且还经济可靠,切实可行。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水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量、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可再生能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