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青报的《长江流域水电站陈旧规划如何变脸》
点评者:水博
编者按:6月11日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后, 规划环评再成关注焦点。国内一些反对水电的人士,通过记者刘世昕在6月15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长江流域水电站陈旧规划如何变脸》的文章,公开的造谣污蔑现行的国家水电开发。为了揭露这些谣言宣传的欺骗性,本文将逐段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点评,是否有道理,欢迎大家讨论。邮箱:hydronews@163.com(注:【】内为点评内容)
上周四,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所有水电开发项目,巧的是,当天,数十家环保NGO组织和媒体在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讨论,酝酿中的长江干流上的小南海水电站,有可能使长江上游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遭遇灭顶之灾。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巧合。这些人很多都是有国外极端环保组织资助下的职业的反水坝人士,经常要聚在一起想办法造谣污蔑中国的水电开发。攻击污蔑即将开发的小南海水电站,是极端环保组织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不过是意外的看到环保部叫停了金沙江的水电工程,决不肯放过这一个造谣惑众的大好时机罢了。】
讨论中,大家发现,不管是已经被叫停的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还是地方政府正在力推的小南海水电项目对外都声称能找到“自己一定要上马”的理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有关部门批准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已经明确要建这个水电站。
【不是声称什么上马的理由,而是有充足的法律依据。这些水电站都是符合国家规划的项目,都是经过很多代水利工作者长期考察、调研,反复论证筛选出来的。中国的水能资源总量达6万多亿千瓦时,像小南海这样被纳入开发规划的经济可开发的水电项目,总数还不到理论可开发总量的三分之一。正是因为那些没有充足理由进行开发的水电站,早已经被水利工作者们排除在外了,所以,凡是属于国家规划中的项目,根本用不着声称什么,一般也都会有充足的理由。因为,这是科学规划的结论。】
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虽然查不到《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公开资料,但从若干拟建、在建、已建的水电项目各自公布的信息来看,在那份规划中,从葛洲坝往上至金沙江段2000多公里的江段中,至少密布安排了十余座大型水电站。
【马军先生真是少见多怪。2000多公里的江段安排了十余座大坝有什么稀奇?马军可能不知道,全世界几乎所有河流开发的情况都比金沙江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是2000多公里长的欧洲多瑙河,干流上就建了40多级电站。法国的罗纳河总共800多公里长,干流上也建设了23级电站,然而,正是由于法国的的这种充分开发利用水电的态度,让他们在全球首先实现了关闭所有煤矿,实现完全的清洁能源发电。比起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水能开发规划不仅毫不激进,而且还非常保守。恐怕这也是我们至今不得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的根本原因之一。那些极力反对中国水电开发的人士们,应该先了解一些国际社会的普遍情况,再来抱怨。】
诸多环保人士担忧的是,如此密集的水电站将会如何影响长江生态环境。在进入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需不需要有一份新的长江规划?
【规划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不可能听到几个毫无专业知识的人不满就要重做。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河流规划的修订也是必要的。其实我国现行的长江规划,也曾经在60年代和80年代进行过修订。目前,长江流域规划还在修订之中,但是,修订的结果,很可能不会让反水坝的人士们满意。因为,他们认为我国目前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还要低得多的水能开发规划,都已经是大逆不道了。然而,全世界的发达国家正是靠这种“大逆不道”的开发利用水电,才解决了过分依赖化石能源的问题。因此,即使修订规划,开发利用水电---这种有利于全球节能减排的真正环保也还是方向。】
事实上,金沙江中、下游共计安排了12座水电站,下游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因违反环保法规,成为2005年环保总局刮起的环保风暴“横扫”的重点。
高举的板子会不会再轻轻落下
从环保部公布的信息来看,叫停金沙江中游所有水电开发项目至少有两条原因,第一是,由华电集团建设的鲁地拉水电项目和华能集团负责建设的龙开口水电项目在没有获得环评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并已开始截流。
第二是,环保部认为,金沙江中游河段的水电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还需要深入研究,尤其是流域沿途的鱼类和水生生态问题要统筹考虑。
根据有关部门2002年批复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规划》,金沙江中游拟建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8座水电站。这“一库八级”的水电开发被水电行业称为是继三峡水电工程后,长江干流上又一巨型水电开发计划。其中的虎跳峡水电站一直备受争议,因为那里有著名的世界遗产:三江并流。
【这种造谣的说法,完全是一种对我们国家发展的污蔑。我们国家自己批准的水电开发规划,怎么可能又去把它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进行申报呢?实际情况是,我们所申报的“三江并流”世界遗产,主要是三条江流域周围的高山区域和地质地貌,并不包括三条江本身。因为,世界自然遗产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就是要“较少的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然而,由于河流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目前三条江沿江的区域几乎都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已经不可能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基本规定。所以,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过程中,我们国家通过划分成8个不同的区域,基本上把三条江本身完全排除在外。大家都知道,虎跳峡电站的移民就可能达到十万之多。试问,已经有十万之众居住的地区,还能说是较少的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吗?因此,只要查阅一下有关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规定,我们就不难发现;说虎跳峡水电站,影响世界自然遗产,绝对是一个的违反基本逻辑的谎言。】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的序幕真正拉开是在2005年的12月,由华电、华能、大唐等多家公司参股成立的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负责全资建设虎跳峡、两家人、梨园和阿海水电站,参股建设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和观音岩水电站。云南省政府的说法是,这家公司的挂牌意味着,总装机2115万千瓦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尽管有了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个水电站环评未批先建,遭遇环保风暴的前车之鉴,但龙开口、鲁地拉两座水电站的建设方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直到大坝都已经截流了,才向环保部递交了环评报告。
【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所谓“向家坝、溪洛渡两个水电站环评未批先建”完全是子虚乌有的造谣。2005年1月的环评风暴发生时,两座电站正在按照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开展水电前期筹备工作,尚未正式开始建设(两座电站分别是在2005年底和2006年才被核准建设的)。尽管,水电建设必须开展前期工作的这一特点,曾经让很多不懂得水电施工特点的人不理解。但是,至今国家还是要沿用这一科学的管理体制。所谓前车之鉴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龙开口、鲁地拉两座水电站也不是像反坝人士所说的“已经截流了,才向环保部递交了环评报告”。况且,这种污蔑也不符合逻辑。试想,一个国有企业,明知道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必须要做,为什么不能去早点做、早点报,而非要等到截流之后,再去提交环境评价报告呢?事实是,早在工程取得“路条”后,建设方很快就完成了环境评价的编制,只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环保部门迟迟不同意接受报告予以审查。几年来在建设方的一再催促下,直到超过了工程前期工作规定的期限16个月之后,环保部的环境评价中心才组织开展了对工程环境评价的审查。由于工期已经被大大的推迟,审查过后建设方根据以往的常规经验,采取了没有等到正式批准,就开始了截流的施工。
在政府管理和企业建设的问题上,企业是绝对的弱势。环评报告编制好了之后,政府长期不受理,企业也毫无办法。直到延误了正常的工期之后好不容易受理了,企业还以为这下可没问题了,才开始截流施工。想不到截流几个月之后,又突然因为环评报告还没有被批准而被叫停了。这里面的真正原因何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核实。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对于程序违规的结果,企业绝对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时候,如果有人还要说“龙开口、鲁地拉两座水电站的建设方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直到大坝都已经截流了,才向环保部递交了环评报告。”完全是在胡说八道,恶意造谣。】
2005年那次环保风暴目标就是大型水电项目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时隔几年,为什么又有大型水电项目因藐视环保挨板子?一些民间环保人士,是因为上一次环保风暴中,板子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没有刺痛水电开发的一方。
【这只是反感中国水电开发的人士们一厢情愿的猜测。实际上任何违规建设的处理,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大型水电建设,最根本的一条是要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如果没有按照国家规划建设大型水电,属于实体上的根本违法,必须依法拆除。但是,对于符合国家规划的项目的审批手续上的欠缺,属于程序违规的问题。对于程序违规的具体原因,还必须具体的分析。在很多情况下,程序违规的责任并不一定就在于企业本身。
例如,2005年那次环保风暴,奚落渡、向家坝程序违规的责任就不在于企业。当时,环保总局曾误认为奚落渡、向家坝已经开始建设,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开始建设,只是开展前期工作。后来环保总局又强调;即使开展前期工作,也要做环评才行。但是,要知道奚落渡、向家坝的前期工作是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批准的。而环保总局的局长就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在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会议上,局长自己都没有提出来这个要求,我们怎么可能事后再去追究企业的责任呢?
当然,所谓“板子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没有刺痛水电开发的一方”的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后来调查的发现,造成程序违规的责任不在于企业,而在于管理者。因此,那次违规的调查结果说明:不能,也没有理由去刺痛水电开发一方。如果非要刺痛,倒是应该刺痛一下管理者本身。】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