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始终没有走弯路。”山东金正大集团(下称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对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感到很庆幸。
金正大总部位于山东临沂市的临沭县,是一家从事复(混)合肥、缓控释肥及其它新型肥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集团。
1998年,万连步带领十几个人在废弃的砖窑厂里开始创业。2008年,金正大已经拥有约3000名员工,160万吨年产能和36亿元年销售额。
从小作坊起家
1998年,万连步看到当地化肥企业生意红火,决意到这个行业里找找机会,创立金大地复合肥有限公司(即金正大的前身),从事复合肥生产。
接下来要找人、找钱、找技术。
事实证明,“挖人”还是个不错的办法。
金正大一开始也是从其它化肥企业聘请、挖人,跟随万连步打天下的金正大菏泽公司副总经理李华波回忆。
起初,“因为大家都没多少钱”,通过贷款和拆借,大家共筹集了约100万元,在一个废弃的砖瓦厂房里开始创业。
“我们是从小作坊做起的。”李华波笑称。
1998年,还没打出品牌的金正大,销量只有3万多吨。
后来,金正大上马了一条10万吨的生产线。“从立项到开工、建成,共用了100天时间”。
当年9月,金正大在临沭县举办了一场订货会,邀请了全国的化肥经销商,并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一个订货会把产品的品牌就打出去了,订货量也就大了,从那个时候公司开始兴旺”。
第二年,金正大在全国的销售量达14万吨,“至少在临沂站稳脚跟了”。
几年来,金正大研发生产了适用于不同作物的高浓度系列通用肥、大田作物专用肥、经济作物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等六大系列上百个品种。
一个非技术型的创业团队,如何保持企业技术上的持续创新?
金正大选择“借脑”,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除了自己的研发中心,金正大还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农业部的三个试验站等二十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这些单位,确保技术创新。
2002年,金正大甚至将3位通力合作的专家吸收成为公司的股东,将研发人员与企业的未来捆在一起。
在销售网络上,除了自己开发的经销商,金正大还“傍”上“天下第一网”——中邮物流。
2006年5月,金正大与中邮物流签署合作协议,在全国邮政物流系统开展肥料销售配送。
随着全国销售网络的铺开,金正大的产能和销售额逐年攀升。
金正大陆续上马了20万吨的生物有机肥、20万吨的氨化造粒复合肥、30万吨尿基复合肥等多条生产线。其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年产能达160万吨。
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的芭田股份(002170)也是一家复合肥生产企业,其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国内主要的复合肥生产商包括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西洋集团等,它们2007年复合肥的年产能分别达150万吨、100万吨和150万吨。
金正大称,2008年实现净利约2亿元,销售收入36亿,比上年增加10亿元左右,而2006年只有15亿多元。
关注芭田股份的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梁斌称,芭田股份在国内复合肥行业位居前十。财报显示,芭田股份200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7亿,净利润6226万元。
艰难的2008
10年间,金正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我们实现快速成长的一个大背景。”金正大战略与投资中心总监陈宏坤认为。
上世纪80年代起,复合肥开始被我国重视并推广使用。90年代初,国内开始大建复合肥企业。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基础肥料总量复合化的程度仅为15%-20%,而远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
而按农业部要求,2010年我国肥料的复合化率要达到50%左右。
机会同时意味着会有众多分食者。
据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复合肥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达2700家。
临沭县的国内复合肥生产基地,仅该县内就有复合肥生产商30多家。
平安证券化工行业研究员程磊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复合肥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未来这种竞争还将持续。
同时,国内复合肥行业“2亿吨产能、5000万吨产量、4000多家企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
根据国泰君安分析师魏涛2007年9月的报告,复合肥行业内,中阿化肥、湖北洋丰、鲁西化工等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只在52%—74%之间。
金正大战略与投资中心总监陈宏坤称,金正大的产能利用率上,“在2007年以前,包括2007年,金正大基本上不愁,到旺季的时候经常收了经销商的钱,货跟不上,但到了2008年才真正感觉到了压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