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正文

打造后京都时代新能源体系

发布时间:2010年1月22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年前落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全球看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的形象。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GDP碳强度与2005年相比下降40%-45%的承诺。而早在去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时,已代表中国向全世界作出了四个低碳减排承诺,并制定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增至15%。


    业内专家认为,提出这样一个高目标,对于一个工业化程度尚未完成的中国而言,将面对的不仅是严峻的挑战,更是未有的机遇。因为这促使国内经济结构的发展从粗放型和低效率型向精细型、高效率型转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期以来,中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忽略增长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而减排40%—45%,这意味着,一方面要尽量减低单位GDP的能耗,另一方面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减排对国内能源产业自身已迫在眉睫。一项调查揭示,当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除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能源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
 

    很显然,作为一个碳排放大户,能源长期占据了GDP的榜首。而现阶段,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近70%,这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而更为严峻的是,中国能源资源并不富余。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1.4%和1.2%,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5%。


    按权威机构的估计,中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


    在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架下,中国能源产业变革即将步入快车道。


    依据专家的判断,若要达到减排要求,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要达到每年20%-30%左右。而目前的现况是,新能源所占的比重还不到3%,其行业的上升发展空间无比巨大。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