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总有一节车厢是你想上的。
对于新一轮全球产业浪潮来说,“低碳”,毫无疑问地成为许多人拼命想挤上去的那一节。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在2010哈尔滨蒙代尔国际金融与资本论坛《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圆桌会议上,专家们站在全球背景下,分析了哈尔滨能够通过低碳实现新发展的一些领域,为企业必须走“低碳”路线做出了注脚,并为哈尔滨市在发展中突破资金“瓶颈”指点出路。
新兴化发展是唯一出路
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引领者,新能源的成本正在持续下降。在中国,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已从4元/千瓦时下降到1元/千瓦时。同时,政府出台的各种刺激政策强烈地拉动市场,使新能源的市场不断扩大。从民间到国有,有关新能源的投资迅猛增长。
“以新能源引领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世界性的浪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说。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鲍云樵提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哈尔滨,再也不要走重型化工业发展的老路,而是应该走新兴的低碳发展道路。
与会专家不止一次提出,哈尔滨拥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应该善加利用,将自己的特点和强项发挥出来。鲍云樵更明确地表示,哈尔滨在大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中,可以用碳纤维替代钢筋水泥加固混凝土结构;在发展汽车工业时,用碳纤维外壳替代金属外壳等等。
“走新兴化发展道路,是东北振兴老工业的唯一出路。”鲍云樵说。
我减排,你花钱
作为发展新兴工业的基点,节能减排成为老工业城市的软肋。
“发达国家投资中国的节能减排项目,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碳积分再卖给发达国家。”按瑞士南极碳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区总监西克的说法,这种碳交易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
有这样一组数据:根据国际奥委会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共产生碳排放118万吨,由于倡导“绿色出行”,减排了8026吨二氧化碳。北京奥运一年后,这8026吨碳减排指标在北京环境能源交易所挂牌交易,被上海天平车险出资27万元购买,用于抵消该公司2004年成立至2008年底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
“一个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购买碳积分”是目前中国碳交易的基础。在中国,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和天津的3家碳交易所,其当前的发展重点不在于碳交易量本身,而在于打造一个平台,让愿意为减少碳排放而行动起来的企业联合起来,一同商讨并制定“游戏规则”。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