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财政部公布了由该部和科技部共同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将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随《办法》一并公布的,还有具体的补助标准。
至此,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另一只鞋子,终于闻声落地。
如果说随着奥巴马新政实施,新能源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新宠的话,那么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这位新宠的掌上明珠,便非新能源汽车莫属。2009开年以来,关乎新能源汽车的新闻,呈除夕烟花之势,此起彼伏,精彩异常。
先是在2008年岁末,北京福田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基地挂牌,北京市公交集团与福田汽车签订了800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整车及底盘的采购协议。
一个月以后,“十城千辆”电动汽车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这项由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的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计划在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在公共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紧接着的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成为此次车市振兴规划中的亮点,会议强调“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而在去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公布的第164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共计有7款包括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动力的新能源车型名列其中。7款汽车同时登台,还尚属首次。
伴随着新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厂家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据统计,国内至少有30家客车企业已涉足新能源车研发;轿车方面,六大汽车集团以及奇瑞、吉利、比亚迪都争相研发新能源车,企业数量总计超过40家。
一场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盛宴,看似已经到来。
然而,之所以在汽车面前冠以“新能源”三个字,就证明这种汽车无法逃脱新能源的根本困境:高企的价格。
先看公车领域,以武汉为例,此次首批投放的10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每辆成本80万元,比普通公交车高出约35万元。而北京预计投放的800 辆混合动力交车,采用进口锂电池,价格也比普通公交车贵出50 万元,而且每三年要更换一次电池组,这另需10 万元。如此高企的价格,即便有国家每辆20万至26万元的补贴,余下的部分对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私家车更是如此,价格高、车型少,是掐在新能源私家汽车脖子上的两只巨手。早在2005年12月,世界首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丰田普锐斯就正式在国内上市销售,作为全球销量已过百万的新能源轿车,2008年在国内销售却不足900辆。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