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公共基金,强化发达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发达国家则坚持更多依靠国际碳市场和私营部门的投资。此次八国峰会的声明中,都强调了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和为应对气候变化筹集资金的重要性。当前国际气候谈判,资金问题是解决减缓、适应和技术等一系列实质问题的“钥匙”,如果拿不出一个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案,在其他问题上很难单独突破。
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采取减排行动上所做的努力和成效,超出了发达国家的预期。例如,中国在2007年6月发布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提出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中国在2006至2008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79%、4.04%和4.59%,相当于节能3亿吨左右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7.5亿吨,并有望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印度于2007年6月成立了“总理气候变化委员会”,一年后又颁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筹备实施提高能源效率计划和气候变化战略研究计划等8项全国性计划。2007年11月,巴西公布了2007年—2010年科学、技术和创新行动计划,包含的四大优先领域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2008年9月,巴西气候变化部际委员会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计划”,其中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重,实行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冰箱回收计划等。
促进低碳发展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