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沿海重化工环境隐忧 专家建议公众参与环评

发布时间:2010年3月15日 来源:瞭望

....


  在大陆沿海最南端的广西,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划,到2020年,广西沿海石油化工将有可能成为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


  其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广西沿海港口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能源等产业。


  广东省也在整体产业的发展方向上更多地开始依赖重化工业。2009年11月2日,广东省推出了一份百强企业名单,该份材料由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和广东经贸系统共同推出。在这份名单中,重化工业占了相当的比重,占据了100强企业中的55个席位。与重化工业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以工艺品、烟草、农副食品为代表的轻工业仅占百强的3个席位。


  而令人担忧的问题是,除了国家立项规划的项目外,沿海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在发展重化工业,一窝蜂上项目的冲动比较明显。


    环保部下属机构一位专家指出,之所以形成现今的布局,原因有很多种,但体制和机制应是关键因素。对钢铁、石化等重化工项目的争夺战其实是由我国“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以及长期“唯GDP论英雄”的干部考核机制所引发的。重化工产业动辄上百亿元的投资项目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是巨大的,对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因此有些地方政府明知道发展重化工业可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但仍愿意上马项目。


  “我相信现在上马的一些重化工项目,是达到了国家环保相关标准的。达不到标准的,也不可能批准建设。但是重化工业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当众多企业在小范围内集中时,污染物排放总量还是很大的,这对环境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压力。”魏后凯说。


  混乱布局酿环境风险


  本刊记者了解到,我国不少重化工项目布局不合理,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和危害。


  首先,布局分散、遍地开花。


  环保部下属机构发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重化工业的典型代表石化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我国炼油和乙烯产能虽居世界第二,但最大炼油厂仅为2050万吨/年,乙烯厂也只有1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与世界最大炼油厂(4700万吨/年)和乙烯厂(28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差距甚大。目前,炼油乙烯生产在二十多个省区市“遍地开花”。尤其是在沿海地区,从北到南,石化项目遍布黄、渤、南海。


  该报告指出,这种布局与国际上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原则背道而驰。在分散式布局下,生产运输过程中环境事故概率大大增加,放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来发生战争或恐怖袭击,今日遍地开花的石化项目将成为无数“地雷”,是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


  其次,缺乏规划,众多项目屹立在居民区。


  环保部下属机构一位专家指出,为避免高污染的影响,把高危害性风险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石化基地一般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然而随着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区已开始逐渐“包围”石化园区。例如,南京扬子石化、上海金山石化等石化企业,在其建设初期均远离中心城区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外,而目前居民区与石化工业区的距离有些已不足5公里。


  还有一些项目在规划阶段就临近居民集聚区。例如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2008年,新修编的《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城市总体规划为石化工业区配套了几个集中居住区:一是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86平方公里;二是工业区北侧的茅尾海滨海新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8平方公里,距离石化产业园区约5公里;三是中港区生活配套服务基地(金鼓江东岸),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距离石化产业园区约5公里;四是在三娘湾鹿耳环江东岸也规划了为工业区和旅游区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新的规划未能充分考虑石化项目对居民区的影响,5~10公里内将建设3个集中居民区,不久的将来,居民区包围石化工业区的现象将难以避免。届时,炼油厂的废气等污染物容易导致周边居民环境污染投诉的增多。


  如今,化工区与居民区距离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以至各地政府不得不花巨资将化工企业搬离居民区,造成了对社会财富的浪费,“厦门PX项目”就是一例。与其等项目建成后耗费人力物力去搬迁,不如“未雨绸缪”,在规划阶段仔细选址,将石化区布设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


  再有,未加统筹考虑的重化工布局,加剧了环境资源压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重化工业一般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项目,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可以说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部门,而且其上下游产业也大都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大户,因此发展沿海重化工业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当前重化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更加剧了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