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怎样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

发布时间: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来源:

....


  环境保护成为低碳减排的重要动力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先导作用和倒逼机制,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大力促进经济转型。


  2009年,环保部门深入实施环境经济政策、严把环评审批关口、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绿色信贷继续深化。环境保护部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信息交流范围和报送方式。目前,已有4万多条环保信息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


  绿色保险稳步推进。在环境保护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下,9省市已在全省或部分地区开展试点。10余家保险企业推出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河北省、沈阳市和上海市在地方环保立法中写入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意见。


  “双高”产品名录夯实环境经济政策基础。环境保护部发布《“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2009年)》,含290余种产品。财政部和商务部根据名录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政策,对遏制这些产品出口、减轻环境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绿色税收政策逐步完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继续研究制定开征环境税的方案。国家出台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试行)》,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5类环保项目的所得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去年一年,环境保护部正式发文批复项目环评文件400个,涉及总投资2.7万亿元。对不符合要求的总投资达1900多亿元的49个项目做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等决定。对环评违法违规等问题突出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及山东省钢铁行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暂停审批,并责令违法项目停止建设。


  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完成了289个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审批手续,委托环保督查中心或地方环保部门对59个项目进行了验收现场检查,对存在“三同时”和环保验收违规行为的15个建设项目下达了限期改正。已验收建设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9.8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12万吨。


  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其中,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推动低碳减排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NGO,从企业到家庭,从志愿者到普通百姓,都在推进低碳发展、实践低碳生活。


  控制机动车污染、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地的共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带来的能耗和污染不可小觑,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把机动车治理提上日程。


  2009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北京市不断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大力淘汰黄标车。今年4月,北京市审议通过了《北京市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提出了开展国Ⅴ机动车排放标准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同时提出,今年将再淘汰4万辆黄标车,更新2478辆老旧公交车,并开展新能源环保车试点项目。


  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众多城市的共同理想和追求。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上海世博会更是成了低碳元素的集大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技术在世博园内的灯光照明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生态节能建筑、废弃物利用、节能环保材料、雨水收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群试点的思路,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发展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企业在积极行动。为适应当前低碳经济大潮,多数企业开始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注重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同时,企业开始从产品设计、生产、回收等各个环节加强监控,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一些企业还以低碳作为主打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低碳理念的广泛传播,已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带来了重大转变,低碳生活成为时尚。地球一小时、计算碳足迹、植树造林等活动相继开展,节能建筑材料、绿色家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低碳一族的首选。


  污染减排加快了低碳发展步伐,低碳发展又减轻了环境的压力。低碳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