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路径
成都市经委一位人士向记者坦承,在多晶硅领域,成都并无太大的先发优势,因此,在成都市的规划中,寻求在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热发电这两大领域突破,成为其太阳能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路径。该人士认为,在薄膜电池、光热发电等细分领域上,成都除了引进项目外,还可以凭借四川大学、西南电力设计院等高校以及阿波罗公司等本土企业的研发优势,在全国性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成都在上述太阳能领域的科技人才资源,一直是当地津津乐道的地方。目前,在成都,电子科大从事着太阳能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研究,四川大学则从事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等研究,西南电力设计院则从事太阳能电站总体设计。不过,成都有关开发区的管委会人士表示,从目前来看,科技人才优势与市场资源整合的效益还未充分发挥出来,科研单位与制造企业的双向互动还有待加强,并且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以光热发电为例,该领域在聚光、储热、介质加热三个方面尚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快速发展还有待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上述开发区人士说,眼下企业只能通过技术引进,解决这一问题。对此,上述成都市经委人士则表示,成都将通过建立太阳能研发中心来解决人才与市场的对接与整合问题。
目前,成都市的太阳能产业,除了规模相对较小的现实尴尬外,还面临由于深处西部内陆、资本力量远比沿海地区薄弱等带来的企业融资难、物流成本高等难题。“我们启动国内市场最快可能要在年底或者明年,目前公司98%的产品都是出口到欧洲。”黄奉康向记者表示,对于外向型的太阳能产业来说,物流成本是不可忽视的经营要素。对此,成都市经委在前文提及的产业报告中提出,成都市将在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多样融资渠道、建立产业研发和创新体系、推进新能源产品推广和应用等八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其中,在融资渠道的建立方面,成都除了计划优先向重点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外,还建议政府对企业贷款的年贴息从300万元提高至不超过500万元。对于成功 IPO的企业,将给予1000万元的补贴。此外,通过增发股票、重组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发行企业债的企业,成都还计划分别给予600万元、500万元、 200万元的补贴。在缓解物流成本方面,上述开发区管委会人士表示,当地还将为出口的新能源企业提供物流补贴,但其不愿意透露补贴的标准。同时,他认为,未来我国的光伏发电及光热发电的主要应用市场在西部,成都将比东部沿海地区更具成本优势。
反思过热苗头
为了吸引更多国内外新能源企业落户成都,成都市还着力为国内外新能源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9月4日,由成都市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2009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太阳能展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事实上,放眼当下中国,在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等宏观氛围的烘托下,对于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如此热衷的地方政府并不只是成都。记者获得的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28个省市都提出要把太阳能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而上述成都市经委的内部报告则预测,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累计装机总量将达5800万千瓦,累计新增设备投资7500亿元,年均新增投资630亿元。这块巨大的蛋糕面前,各个地方政府都在挖空心思,欲分一杯羹。不过,这也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重复建设隐忧。“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存在一哄而上的盲目性。”8月20日,前亚洲开发银行能源经济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远强如是评论。他认为,在眼下气候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太阳能的市场并没有各省市所想象的那么广阔,全都把它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肯定是不合实际的。在林远强看来,我国发展清洁能源,必须走低成本的路线,而不是类似多晶硅这些高耗能的路线,而低成本就必须做到全国有目标、有步骤、有规划地做。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国内的多晶硅项目已经出现过热的苗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强调要从金融政策、市场准入、环境监管、供地用地、信息发布等方面,加强对该行业发展的指导。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表示,现在各个地方都下足工夫在太阳能设备制造上,都想着去如何加大项目投资,直接拉动GDP,如果不加以宏调,最后肯定会发生产能过剩。韩晓平认为,国内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四川乐山已经建设了多晶硅基地,成都如果能够背靠乐山这一基地,在太阳能消费领域也下足工夫,也不失为一招好棋”。而阿波罗公司在上报给四川省经委的一份材料中也重点提到,建议当地政府制定引导太阳能市场启动的“政府大楼屋顶光伏计划”优惠政策。“如果成都市甚至四川省的太阳能屋顶计划能顺利实施,市场前景将非常可观。”王献峰说。根据阿波罗公司的规划,5年之内,其光伏、光电、高纯材料年产能规模达到3000吨,薄膜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500兆瓦。如此庞大的产能计划,显然需要下游的消费市场给予支撑。
9月4日,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成都新能源产业论坛上也表示,各地应尽快制定相关的金融、产业政策,加快太阳能的应用。上述成都市经委人士表示,对于引导太阳能消费这一块,相关规划已经着手开始做,但出台时间尚未能确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