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二
整章建制,全面推进,阶段性管理模式显现实效。
统一运营,创立了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统一社会化运营的模式。从一年多的实践经验看,模式有几个特点。
自动监控设施作为新生事物,如何运营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参考借鉴。统一组织运营,可快速在重点监控企业、运营机构、环保监管部门推行一套较标准规范的业务流程与工作理念,快速形成工作规矩,有力地保障了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快速进入正常运行轨道。
运营机构作为新生队伍,从原招标入围的供货商中招标社会化运营机构,既体现了“谁的设备谁运营”这一理念,又避免了“皮包”公司中途撤出的风险。
省级招标入围、地市选择、企业委托,按照运营机构的二重性确立相应关系
运营机构一方面受产权主体方企业的委托,取得监控设备的无偿维护运营权;另一方面,按照合同关系,接受环保部门的定期监督考核,从财政取得运营费用。
通过集中培训、巡回交流、持证上岗、日常考评、交叉检查、会议推动、诫勉谈话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能满足现阶段管理需求的运营队伍。
存在不足:政府组织、分片集中运营,为排污企业不承担法律责任、不正常运行监控设施留出空间与借口,不利于全面执法监管;使执法监管陷入排污企业与运营机构扯皮的具体事物中,易出现工作效率低、矛盾集中的僵局。
省级监控中心总体把握、地市监控中心具体负责的格局逐步形成
目前山西省已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12个。省监控中心于2008年6月组建,成为全国首个独立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从2008年8月8日起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对全省756家重点排污企业、1609个排污点、1237台环保治理设施的实时监控工作。到今年6月,全省11个地市监控平台现已相继建成,其中晋城市、长治市、临汾市、晋中市、朔州市5市独立成立监控中心,其余6市挂靠监察等部门负责。为尽快发挥地市监控中心力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环保厅在“全省重点排污企业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核查职责分工”工作会议上通过统一布署,地市监控中心已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开展区域污染源自动监控与数据审核工作,这标志着一个高效稳定的监控系统全部步入正轨。
按照环境保护部对监控中心的职能职责定位,监控工作应重点体现科学执法,监管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能否正常运行,保障监控数据有效应用。这就要求监控工作必须抓两头、保运行、促应用。一方面,强化现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通过监控平台实时监控重点污染源排污及其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审核、统计、汇总监控数据,作为行政执法与环境管理的依据。从今年元月起,全省共审核上传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446万个,对不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204家企业下达了执法笔录,对317家废气污染物连续8小时或废水污染物连续24小时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了远程声光警告,对32家废气或废水污染物连续超标排放超过48小时的企业启动了立案处罚程序,对10家废气或废水污染物连续超标排放超过一周的企业启动了高限罚款程序。
环保物联网实现对全省重点污染源的全覆盖
全省现已监控重点排污企业756家,废气监控点1023个、废水监控点586个、环保治理设施监控点1237个、分级警告设备2071台。其中,监控火电厂89家,废气排放口监控点202个,环保治理设施监控点213个、分级警告设备248台;监控城镇污水处理厂98家,废水排放口监控点99个,环保治理设施监控点93个、分级警告设备213台。全省监控点位全部达到环境保护部2007年下达的521家国控污染源的建设要求。截至2010年6月底,山西省国控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全部由地市环保局组织完成验收,并由省环保厅予以发文公布。
以市域为单元建立备品备件库,大大缩短了现场端自动监控设备的维修周期,有力地保障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