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稀土之殇:污染自己换来“出口第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贱卖”是否已成为历史?


  然而,最大出口国的身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相应的利益。


  有统计说,在1990年至2005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近10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2005年前后,稀土平均价格最低曾至每公斤16元。中国空有“第一稀土大国”的地位,却不掌握定价权。


  这是因为稀土企业缺乏统一监管,无序竞争和走私盛行以及深加工技术落后。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指出,中国稀土没有取得定价权,产能过剩是根本原因,稀土价格高的时候,有资源的地方就开始疯狂开采,等供过于求价格下滑后,地方行为逐渐放弃,接下来稀土的价格日渐稳定,等回到高位后地方又蜂拥而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的企业有70家,从事稀土冶炼分离的企业共有100多家,其中有许多是地方政府所有。尤其是价值较高的中稀土和重稀土资源分布的南方各地,甚至县级政府都在开采。造成滥采乱挖秩序混乱。


  在暴利诱惑下,稀土的走私也很猖獗。据海关统计,每年我国走私稀土量至少2万吨,约占实际出口量的1/3。但我国近3年查获走私稀土量仅约为1.6万吨,稀土走私严重威胁着我国稀土资源安全。


  今年初广西海关发现,当地三家报关公司向海关申报的“热压铁块”的货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超过了97%。海关随即进行侦查,最后查获以伪报品名的方式,走私稀土金属及化合物4000多吨。


  专家指出,钕铁硼合金等稀土初级加工品,从外观上看与普通的铁块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就为走私这种稀土合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我国的稀土产地,有不少外资的稀土加工企业,地方政府引进这些外资,原本是希望以资源换取学习技术的机会,而事实上往往演变成了另一种情况。一些厂家把稀土简单加工成合金,就绕开了稀土出口的配额和限制。


  对于流传广泛的稀土“贱卖”说,有业内人士并不认账:不能全归结为“贱卖”,关键是当时需求疲软,价格要看世界需求“脸色”。


  原国家稀土工作小组办公室处长红枫介绍说,以前贱卖稀土,是有历史背景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外汇非常短缺,稀土作为创汇的新产业,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要将其成本降下来,去国际市场上与美国、日本竞争。那个时候是求别人进口中国的稀土。


  这些人士还指出,“贱卖”已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价格是历史上最高的价位水平。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指出,“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月至9月,我国出口的稀土总量3.22万吨,平均单价为每吨1.48万美元。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山东口岸出口稀土1177吨,同比增长3.4%;出口平均价格 7718美元/吨,同比增长77.5%。被称为“工业味精”的稀土,已形同“工业黄金”。

4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