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能源频道:近日,消息称,GE下注5亿美元分电动汽车蛋糕,请您谈一下此计划以及目前的实施情况?预计未来几年,电动车为GE带来的收益会是多少?
黄克强:今年11月,GE宣布,将对其全球范围内总共3万辆租赁业务汽车中的至少半数进行更新换代,并在2015年前将GE的电动汽车采购总量提高到2.5万台。GE计划在2011年首先从通用汽车公司购入1.2万辆雪佛兰Volt沃蓝达汽车,稍后再随着厂商电动汽车产品线的丰富进行补充。
与此同时,GE也在积极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及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根据GE内部一项估算,每50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将从各种业务渠道为GE带来5亿美元的收入。
中新网能源频道:近年来电动车市场非常繁荣,但是也有业内提出质疑,认为电动车呈现的是虚假繁荣,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不健全使得电动车市场前景不被看好,对此,您是如何看的?请谈一下,GE进军电动车市场的初衷?
黄克强:尽管电动汽车市场看起来繁荣一片,但电池技术的瓶颈,充电基础设施的缺乏,产业通用标准的缺失,让电动汽车商业化普及的前景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对GE来说,这项投资的目的有二:首先,在公司内部大规模使用电动汽车,将加快甚至超额实现GE“绿色创想”计划中公司自身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
再者,GE这样的500强跨国公司带头批量购买并使用电动汽车,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应用,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局面反过来又有利于GE旗下电动汽车相关业务的发展,比如WattStation充电桩、智能电网业务也将因此获益。
此次GE公司宣布采购电动车的行动,虽然暂时不涉及中国市场,但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国内汽车制造商也有可能成为GE电动汽车的采购对象。
中新网能源频道:日前,业内热议部分外企在中国实行所谓的减排“双重标准”?请问GE的减排标准是什么样的?是否在中国实行 “双重标准”?谈谈您对此问题的看法?
黄克强:GE向来重视环境、健康与安全工作。为此,GE为其保护环境和雇员的健康安全的责任设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不论在何处经营或者销售产品,都确保做到完全符合中国的法律和GE内部政策的要求;对任何在中国新的投资、合作、产品、服务项目进行环境现状尽职调查和环境健康与安全的影响评价;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公开披露中国环境报告,以及不断改进GE的EHS管理体系和推进目前中国在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意识和管理能力。
中新网能源频道:12月1日起,外资超国民待遇将终结,外企需加征“两税”,对此规定您是怎么看待的?是否会影响GE在中国的发展?
黄克强:税率或是材料成本的上涨,只是我们看待业务发展以及投资时要考虑的其中两个决策因素而已,相应的,我们通过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是可以抵消这样的影响。GE将中国看做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不会因为税率的变化或者是暂时的通货膨胀率上扬改变我们的战略。对GE来说,中国将继续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新网能源频道:请您谈一下GE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以及在减排及新能源方面的发展目标?
黄克强:GE认为,要将清洁、经济、安全的绿色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广给客户使用,GE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减少自身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通过采用具备节能、环保特性的产品和服务,GE转变自身的运营模式,大幅度减少自身在能源、水资源方面的成本和排放量。与2004年相比,GE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了39%,能源利用率提高34%。截至到2009年6月,GE已节省能源成本超过1亿美元,并将自身全球用水量较2006年减少了30%。
GE希望在将来,绿色创想所贡献的销售额能在GE年销售额中占有更高比重,绿色创想的产品数量和种类能有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扩大绿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