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点评:长江流域水电站陈旧规划如何变脸

发布时间: 来源:

....

  回顾那次风暴,确实几乎所有被叫停的水电项目都因补交了环评报告而获得了恢复建设的通行证。 
  有一种分析认为,这和水电项目巨大的投资密切相关。通常大型水电项目的投资都以百亿元来计,环保部门发出处罚禁令的时候,项目大多都已经截流,生米煮成了熟饭,这时候再来叫停,基本只能是给以短期停工的威慑,不可能再否决项目本身,所以就能“补了票”,继续前行。

  从资料来看,鲁地拉投资177.9亿元,龙开口投资118.7亿元,环保部门如何才能搬动这两个已经截流的项目?

  【我们不能不指出,一些人对中国水电建设的心态极不正常。对于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项目,既然出现了违规现象,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解决好违规的问题。为什么非要想办法去“搬动”什么呢?什么人才会对中国的水电开发有如此深仇大恨?叫停违规工程是政府部门的权利、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但是,叫停之后的处理,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国家的发展建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儿戏,任何人也不能不依法办事。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未必就没有管理体制和制度上的漏洞。政府部门不作为的责任,也不能完全排除。在没有调查之前,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建设企业在这次违规建设事件中,违规电站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即使在调查之后,有什么问题,就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要忘记环保部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机构,不可能会像国外反华组织那样非要借着某些程序上的问题,把中国的水电站至于死地而后快。只有那些对国家的发展报着敌视态度的人,才会非要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才肯罢手。】

  尴尬现实凸显环评难题 

  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其实环保部门对水电开发的监管是比较尴尬的。《环评法》规定的是,所有新建项目在开工前,都必须获得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但在水电开发中,开工的定义却非常特殊。 

  据马军介绍,有一份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签署的文件称,水电开发,只有获得地方部门的批准就可以修建水电站的进场道路,就可以对拟建坝址的区域进行三通一平,甚至可以建设导流洞,水电项目的开工是指开始坝体的建设和大江截流。 

  也就是说,按照这份规定,只有等到截流才算开工。 

  这样的规定使环保部门的监管变得苍白无力,没有任何意义。马军说,其实进场道路的修建,坝址的三通一平,还有导流洞的建设其实都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难道不需要评估吗?而且完成了三通一平后,环保部门基本没有可能因为环境问题去否决一个水电项目。

  【看来,这位马军先生还是有进步的,记得上次环评风暴的时候,这位根本不懂得工程的马军先生曾经冒充水问题专家在媒体上公开说什么,开展前期工作就是开工。当时这种“专家”言论曾经让环保总局的一些干部也上了挡。现在马军先生也承认了,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就决定了,必须要开展前期工作。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不过,马军先生似乎还是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水电工程可以先开展前期工作?我们可以告诉马军先生,因为水电建设都必须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流域开发规划进行。而在流域规划的审批过程中,必须也进行环境评价。所以,一个水电项目是否应该建设,是否可以建设的问题,是必须要在规划阶段解决的。而随后的项目环境评价,一般只能是对工程具体的施工方式、方法的评价,而不应该做出否定规划环评结论的相反意见。】 

  马军说,他今年曾考察了一个水电项目,这个项目正在修建的进场公路,穿越的是玉龙雪山的原始森林,这样的项目如果等到截流时再来做环评,大片的原始森林已经倒在斧下。

  【这说明,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总是跳不出狭隘的思维方式。其实,即使不建水电站,修建必要的公路铁路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必需的。例如,不是为了修电站我们还是建造了青藏铁路,还是要建很多的公路。另外马军的这种担心也是一种缺乏基本常识的体现。要知道,自从2005年环评风暴之后,开展前期工作的水电工程,也要先完成相应的环境评价才行。】 

  环保组织、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说,现在不少水电项目甚至还钻“开工”定义的空子,有的只需一锹土就能填平截流了,才去申报环评材料。 

  单个项目的环评尚且是猫和老鼠的游戏,环保部门呼吁了多年的流域规划环评更是空白。

  【能把这种所谓的“意见”公开的刊登在报纸上,只能说明我们的记者和反坝组织的水平实在是太低。流域环境评价是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怎么可能会存在“环保部门呼吁了多年的流域规划环评更是空白”的现象呢?汪永晨污蔑说施工单位“有的只需一锹土就能填平截流了,才去申报环评材料”,有什么根据呢?我们正规的国有企业绝不可能像一些非法NGO组织一样,经常是能骗别人一天就算一天的混日子。既然知道工程必须要提交环评报告,为什么非要等到最后一天再去交呢?据我了解,实际当中,经常是建设企业的环评报告早就就完成了,而要想让环保部门接受、审查、批准,每走一步都是难上加难。目前大型水电项目的违规问题,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这种原因。要说这是在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也不能算错,不过是由于现在的猫已经被人工喂养惯了,经常就是你把老鼠放到它嘴里,它也懒得去咬。要说现在的环境评价,还真是出现了一种“猫不愿意吃老鼠”的奇怪局面。】 

  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的梯级开发,以及正在被NGO组织竭力反对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都号称自己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来修建的,而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还有自己的一份规划。 

  在民间环保人士看来,那份制定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长江开发规划早已经过时了。首先,用今天生态文明的眼光来看,在长江干流上规划布局十余座水电站明显是对长江资源的过度开发;其次,按照新近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法规,规划的制定要采纳和听取公众的意见,而那份规划没有公众的声音,体现不了公众的利益,应该重新审视长江的资源开发。

  【个别民间环保人士只能代表他们个人,不能因为这几个人利用各种关系掌握了一些媒体话语权就变成了社会公众的化身。记得几年前这些民间环保人士曾经通过操纵媒体造谣说要保留住最后的生态江,还大张旗鼓的高过一个网上征集反对怒江开发的签名。当地一位怒江的百姓曾讽刺说“他们在全国征集了几个月,所得到的签名人数,还不如我们村子里的人多”。大家说,谁能代表社会公众?是广大群众,还是几个操纵了某些媒体的记者和团伙?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注意到他们当中的很多NGO组织,都是依靠国外经费开展活动的。因此,他们的一些意见,很难说到底是在代表中国的民众,还是代表某些外国组织。总之,我们国家的发展规划,修改不修改,怎么样修改?怎么可能让国外组织的代言人们来间接操纵呢?】 

  汪永晨说,如果我们有一份新的长江规划的话,一定要做一个全流域的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有的只是单个水电项目的环评,但这十多座水电站加起来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好好分析。 

  据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拟定我国的水电开发条例,马军和汪永晨都说,如果让他们对这份条例发言的话,他们会建议一定要写上,必须对大江大河做规划的环评,用规划环评来约束大江大河的过度开发。

  【看来这些人根本就一点都不了解水电,2003年实施的《环境评价法》当中早已经规定了流域规划必须要包括环境评价。实际上,尽管环评法2003年才开始实施,但是,水电行业内部的行业规范对流域规划环境评价的要求,要早于《环境评价法》十年左右。当年,为了制定好长江流域规划,有关部门曾经就开展的专门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为此专门出版过一本900多页的研究报告书。】

  需要多少水电站,谁说了算 

  最近屡屡触动民间环保组织神经的是重庆市真正酝酿的小南海水电站,这个“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修建的前提是,修改长江上游国家级鱼类保护区。重庆方面的理由也很充分,重庆未来进一步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电。 

  不仅是重庆,沿长江干流和支流的一些地方政府都有截江建坝的冲动。在金沙江开发启动前后,长江上游主要支流的梯级开发也已经大规模启动。其中岷江干流都江堰以上的上游河段,已规划了10个梯级电站,中下游还规划了7个梯级;大渡河干流规划为22级梯级,后又增加下游的沙湾、安谷两级,共为24级;雅砻江干流,总共规划了21个梯级;乌江干流规划了12级梯级水电站;嘉陵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枢纽。

  【谁说了算?当然是科学说了算,规划说了算。对于我国长江流域所规划的水电站是不是过多、过密,社会各界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流域开发规划的开发强度还远远低于他们。】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