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海归回来在加上创业这是一个代表人物施正荣,他在研究所用自己的生产太阳能提供自己企业的70%,80%的能源,而且他的产品销到欧美。像太阳罩,过去我是在1992,93年参加联合国会议的时候在纽约世界环境日看到,现在这个太阳罩在我们青海藏族地区小姑娘,藏族妇女都能够很自由使用。当然,我们现在还在考虑需要用太阳能发电。
另外太阳能水泵可以在没有电网的地方抗旱发生作用,去年10月世界太阳能大会就在山东的德州召开,我上个月刚去过那个地方,很受鼓舞,很大的建筑是集光热、光伏建筑节能于一体。所以,中国的企业创造性很大。另外像废物也可以制造生态油,生态可燃气还可以发电。城市是一个很好的推动低碳的抓手,现在天津生态城,保定生态城全国有8个试点城市。
关于十二五党中央的大家可能熟悉了,我就挑一些强调一下。这个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同时强调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应对气侯变化,这是列入了中央的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就是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改善民生,两型社会和改革开放,又突出了七个新兴产业。在建设两型社会里头提到面对日趋强化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我觉得我们现在危机意识不够,在88年讨论谈判气侯公约的时候,才人均1、2吨总量也不大,所以中国还早着呢。没想到我们到新世纪(21.74,0.31,1.45%)以后增长这么快,而且环境根本就容纳不了,资源也不够了。我们本来煤是出口,现在要进口了,所以资源环境约束危机意识都是非常现实迫切,现在也觉得后悔我们应该更早的做好这些规划那就会更主动了。
所以,现在强调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节能减排为重点,建立约束机制。刚才也说了煤的用量也得约束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朝低碳前进。在这个建议里面22条里面提了8项,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说了。另外提到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还提到一些体制上要改革,财税,金融要改革。
我们今天也听到联合国开发研究署的机构,还提到德意志银行等等。另外,这些环境税肯定是在十二五是要征收了,金融体制改革,资源型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也肯定要进行,这是我们大势所趋。
最后,我想还强调一下我们从一些数据能够看到些什么?我在去年报告的时候引用了能源机构全球2007年数据,当时中国人口占世界20%,我们一次能源只消耗16%点几。但是我们排放二氧化碳总量是占到20.8%,这就说明我们以碳为主,以煤为主的结构,碳排放特别厉害。所以,我们能源只用了 16,而碳排放比我们人口还高,但是高的点数不算多,人均排放量只高了4个百分点。
但是去年又公布2008年数据情况不一样,因为全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快,我们中国那一年只占500多万,所以人口比例都不到20%,19.8%。我们一次能源用量当然是增加了到了17.3,而我们二氧化碳增长到22.2,比我们人口的量超出更多,超出了12个百分点,这就非常惊人了。
所以,最后这张片子强调一下,我们必须重视这几个数据。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过去人均排放量过去低于人均,08年高了12个百分点,09年,2010年就更高了。另外去海关一个礼拜以前数据,2010年我们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到了接近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保住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但这个好事也带来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中国钢铁、水泥主要化工产品都占了世界40%以上,为什么会那么多呢?说实话是接受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把碳排放转移到中国来。而这个转移据WWF好多国家共同研究,得出几乎同样结论,这个碳转移占中国每年碳排放总量20%左右。
我们现在60、70亿吨,如果不是这么多转移,我们可能就是50、60亿吨。如果那些发达国家要在本国生产这些钢铁,水泥,包括一些用品,那美国可能还得要60多亿吨。所以,转移到中国来了,这种情况我们有点冤枉,中国低碳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逐步同高碳脱钩。同时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现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刚才我们看到工信部加大对钢铁企业,都在加大控制。
所以,企业要积极主动的向低碳转型,刚才贞元集团这样的企业,从这里头找出路。将来应该建设什么体系呢?就是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讲的,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出路,只有这样世界有希望,中国有前途,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