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人民日报:必须改变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增长方式

发布时间:2011年3月7日 来源:人民日报

....


  民资短期化、游资化的现象不时显现,一方面看是企业逐利投机,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及地方层面缺少有力度的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企业是否调整,关键还是看市场需求。只要有利可图,调整的动力就不足。”尹国新说。比如,一、二、三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且重化工特征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对重化工业品有刚性需求。“如果投资社会事业没有财税优惠,如果生产水泥玻璃不征收高额环境税,没有引导与倒逼机制,企业为什么要投资民生领域,为什么要节能减排?”


  调整从哪里入手


  企业是调结构的主体,政府要支持企业调结构


  面对重重困难,调整从何处入手,又从哪里发力?


  从转变观念入手,把调结构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算生计账,也算生态账。素有“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地区,告别“木头财政”,培育“森林经济”,着力发展高效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藏医药业。“十一五”期间,林芝实施了总投资为1.65亿元的51个特色产业项目,人均增收1178元。“群众增收了,森林保住了,林下资源也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具备了!”赵合说。


  从夯实基础入手,把调结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算经济账,也算科技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新上的项目、新搞的投资,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赢得主动。”河南省许昌市委书记李亚代表说,这几年,许昌以企业为主体搞好自主创新,如许继集团、黄河实业等很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到当年收入的4%至5%,出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去年年底,许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4%。


  从谋划战略入手,把调结构与培育国际竞争力相结合,既要生产力,又要核心竞争力。 “应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林景顺说。


  从激发活力入手,把调结构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既要运用“看得见的手”,更要尊重“看不见的手”。钱月宝、李兰不约而同地提出,国家应尽快制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尤其加大金融、税收等方面的引导力度。


  “在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多用经济、法律手段,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尹国新说,“企业是调结构的主体,而深化改革就是企业调结构的最大动力。改革资源能源价格体制才能促进节能减排,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才能夯实消费基础,理顺了这些体制机制,企业自然会‘见风使舵’,调整航向。”


  链接


  2010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果。


  从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4%,中部地区增长26.2%,西部地区增长24.5%,东北地区,增长29.5%。投资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之外的另外五大高耗能行业的增速都显著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7%的平均增速。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