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定位
2050年煤炭比重可减至35%以下
《战略研究》涉及能源与环境、节能、煤炭、电力、油气、核能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系统研究了各种主要能源的供应能力与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的能源需求,提出了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重点、路线图和科技支撑,同时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和体制保障方面的建议。
“按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煤,‘十二五’平均GDP年增长8%,实现五年能源强度下降16%计算,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即是40亿吨标煤。”杜祥琬介绍。
《战略研究》提出,必须确立“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努力实现煤炭的科学开发和洁净、高效利用与战略地位调整。2050年,煤炭在我国总能耗中的比重可望减至40%甚至35%以下,战略地位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确保石油在今后几十年的安全供应和能源支柱之一的稳定战略地位,将天然气放到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地位,增大其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2030年可达国内天然气3000亿方,加上进口可达4000—5000亿方。
在非化石能源方面,《战略研究》表明,水电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重点,预计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水电分别达到装机3亿千瓦、4亿千瓦和4.5-5亿千瓦;可利用的太阳能发电资源约20亿千瓦;风能资源大于10亿千瓦,陆上大于海上;生物质能资源约3亿吨标煤,有培育的潜力。应尽早使非水可再生能源成为新的绿色能源支柱。此外,2030年核电可达到2亿千瓦,2050年达到4亿千瓦以上,2050年后核能将可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还应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分布式用电方式和储能技术。
同时,《战略研究》也指出,能源战略将推动科技创新和枪战新的战略制高点,能源科学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