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虽然引起了美欧日等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应,但是对于解决眼下的稀土资源问题,中国不得不对稀土过量开采采取行动,这不仅仅是对固有资源的保护,更是防止稀土开发对环境的持续性破坏。
由于稀土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稀土之殇”吸引了政府、媒体和民众等多方注意。而最近,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一份关于提高稀土资源税税率的提案,颇受关注。该提案建议,有关部门通过提高稀土资源税税率,以经济手段为主来调控稀土价格,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民进中央提案“稀土资源税”
关于提高稀土资源税的做法,其实在我们的近邻越南就已经存在。越南财政部于2010年6月编制了新的资源税税率表,大幅上调各种矿产的资源税税率。在金属矿类中,金矿与稀土矿的资源税税率最高,达到15%。
对此有评论指出,在世界资源日益紧俏的今天,一个国家的资源储备往往是衡量该国国力的主要标准。如何保护好本国有限的资源,并合理地加以利用是各国的重要国策。
此次民进中央提出的《关于尽快提高稀土资源税税率的提案》表示,从实际情况看,限制出口的措施也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2009年,全球稀土市场供应依然有90%来源于中国,稀土价格比2007年的低位水平虽有提高,但并未达到上世纪末中国大规模低价出口稀土资源前的价格水平。
该提案还指出了稀土出口难以控制的原因:一方面,外国企业纷纷通过在中国合资设厂、收购稀土企业等途径,对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后再向本国出售,从而绕开了出口配额的限制;另一方面,部分国内企业利用海关在监管稽查方面存在的困难,以硅藻土、硫酸铝等货物的名义报关,向国外进行稀土走私。
为此,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提高稀土资源税税率,完善稀土价格形成机制,让稀土生产价格体现出环境成本。并将稀土资源税收入用于资源储备、产品深加工与环境治理,促进稀土产业实现科学发展。
稀土“顽疾”多年
稀土被誉为“21世纪黄金”、“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连邓小平都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可见稀土资源不仅稀缺,还具有战略地位意义。然而多年来,稀土资源在中国存在着诸多“顽疾”,而最为明显的就是廉价出口和环境污染问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把稀土在出售给其他国家的时候,标的是“白菜价”。专家称,这样的低廉价格,好比把黄金当做黄铜卖了。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稀土供应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但与此同时价格却下降了36%,令中国难以得到与资源和环境代价相符的回报。
很多时候,由于稀土的价格过于低廉,以至于像美国和俄罗斯等稀土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都乐于从中国购买稀土。对于科技发达的日本而言,对稀土需求量极大,长久以来持续从中国进口,甚至囤积稀土资源,已够数十年的使用。而就在低价出售的过程中,中国对稀土的定价权也日益削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