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品牌故事 » 正文

福耀玻璃集团曹德旺:30亿造就的慈善富豪

发布时间:2011年4月23日 来源:互联网

....

  在他还是一位少年时,中国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文革。社会机构被摧毁,日常生活失调,这或许深刻影响了他的内心世界——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是稳固可靠,值得相信的。但这种混乱又让他获得了意外的自由,无所事事,期待着成长的到来,用粗口掩饰自己的胆怯,并随时准备和人打上一架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小时候是一个孩子王,每天都有人给家里告状,每次父亲都会揍我,打得头破血流的。”每当他挨打的时候,母亲都会出来保护他。她一直在教育他——贫穷时,更要热爱生活,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他家书房里,摆放了许多中外经典名著,窗外是一片绿茵草坪与几丛翠竹,完全是知识分子梦寐的读书环境。在采访过程中,他无意中显现了这种矛盾心态,他不止一次为自己未接受正规教育而惋惜,但他又从心底里看不起书呆子,常讥讽如今不少学者的浅薄无知与装腔作势。从做事角度,他倾向于经验主义,很多大学希望给他颁发“名誉教授”等称号,他都婉言谢绝。

  “我最爱啃猪脚,不像他们文人那么雅,喜欢煮酒,然后来几只大闸蟹,我最讨厌吃大闸蟹,每只能吃半小时,很浪费时间……”。你可不要真以为曹德旺是在调侃知识分子,只要你仔细往后听才会发现他说的不是“文人”,而反感的是虚伪的社交场,他从不在公众场合发表任何演讲,认为是“浪费时间”。

  “回顾我的63年人生,我觉得还是以前没多少钱的时候更好玩,什么地方都可以去,什么话都可以说,现在就不能这样了,只能规规矩矩,在公共场合,一句笑话都不好意思讲了。凡是我一出现,就会有人偷偷地说:”曹德旺来了!‘他们说得很小声,我都听得见。我又贪吃,喜欢小吃,但不能像以前那么方便了,偶尔也去吃大排档,但要把西装脱下来,穿着便装去,自己开车,这样别人都以为我是驾驶员。“

  这是一种完全迥异于他以往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似乎突然多了一层无形屏障——一个被名利和责任围困的,焦灼的世界。

  人生的“围城”

  “没钱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有钱,等后来还完债了,我又希望有一个大房子,等真正成为别人眼里的富翁时,我又觉得不好玩……”。

  这种辨证关系有点像钱钟书在小说《围城》探讨的精神困境——每个人在追求到成功后,都会面临尾随而至的不满和厌烦,他们总是在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之间矛盾和切换。

  14岁退学后,曹德旺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给生产队放牛,帮助不会种田的父母挣工分,但村里人总认为他没有把牛喂饱。一年后,他又跟着父亲去做生意,补贴家用,倒卖烟丝、水果,每天凌晨三点左右就起床,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城市与乡村,总共一百多公里路程。

  “每天都很累,第二天起床非常困难,我妈每天都要先哭一阵子才叫醒我,”这是一幕令他永生难忘的镜头,只要他有时喝醉酒,追忆似水年华,那幅画面又不由自主地跳了出来——一个娇柔的母亲坐在少年的床头哭泣。

  那或许是一代中国人共同的人生经历,只要你细心就会发现,很多中国第一代草根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故事,它最符合传奇性杂志的素材。

  从一名底层社会的少年,变成今天的玻璃大亨,这本身也说明了曹德旺故事的传奇性。他具备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征;诚实秉性、聪明天性、过人胆识与常人难以得到的机会。

  在他一生中,有几次重大事件决定了他能成为今天公众眼里的“曹德旺”。第一件是承包经营不善的乡镇玻璃厂,第二件事是把玻璃厂变成福耀集团,第三件事是把“福耀”推向股票交易市场。如果加上最后一件,那或许是捐出几十亿股票。

  1976年,已经30岁的曹德旺成为了福清市高山镇玻璃厂一名普通采购员,每月工资是40元,这是一间只有十几名工人,9万多元固定资产,流动资金3万多元的乡镇企业。他很珍惜这个机会,从此没再离开过这家乡镇工厂,直到把它成一家上市公司、世界知名企业。他的身份也不再是打工仔,而是掌握着绝对控制权的老板。

  第一次机会的出现;发生在1976年至1982年期间,由于工厂连续亏损,企业内部管理又极其混乱,领导希望曹德旺能承包这家面临倒闭危机的工厂,都一致看好他的商业头脑。他也深知机会的难得,所以,不惜用房产作为抵押入股,在1984年成立了福建省第一家私人合资厂,没想到当年的净利润就达20多万元。

  他成为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最早的企业家。

  似乎一切都是从这间乡镇企业开始。告别少年、投身社会,短短几年,曹德旺就为自己空白的人生确定了方向,艰辛经历培养了他的独立和进取的精神,学习到如何克服逆境和从中汲取力量,现实还逼迫他掌握了一套独特的自我管理的方式。他至今仍保持着那种惊人的自律和学习能力。

  在曹德旺当个体户时,虽然改革开放,但许多人思想仍未转变过来,稍有文化水平的人都不屑于当他的下属,那会被视为一种堕落。这就意味着他得“文武兼备”,从公司制度、政府公文、合同起草到企业内部日常管理,他都要自己去学习实践。沉重的工作负担让他一年的365天中,几乎没一天休息时间,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

  身体极度疲劳换来的是曹德旺对人生的思考,他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都想出家,当和尚去了,什么都不管了。”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宗教在自己生活中的力量,但最后他明白皈依佛教不一定非要出家。

  促使曹德旺事业进入另一条快速轨道的是他在1985年的一次决策;当时,他决定投产汽车玻璃,当年就实现盈利70多万元。随后的十几年间,他通过联合股东,集资等方式组建福耀玻璃公司,不断拓展汽车玻璃的业务,让公司像滚雪球一样在运转,迅猛地占据了中国55%的市场,有人开玩笑说他不是在生产玻璃,而是在印钞票。

  1991年,公司更名为福建省耀华玻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公开发行股票,总资产增至5719万元,是福建省最早一批上市公司。随后的福耀开始在世界汽车玻璃市场风生水起,而曹德旺也从来没有偏离过汽车玻璃这一主业,曾有人建议他进入互联网和房地产业,都被他骂了一通。

  现在来看,这恰恰是父母教给他的重要品质;执著,从一而终。母亲曾告诉:“碗里的东西怎么吃都可以,但要爱护锅里头的”。除此之外,曹德旺成功的另一种性格则是与生俱来的“不服软”。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寸步不让——7年前,他打赢了中国入世后应对反倾销诉讼第一案。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