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设计手段和方法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从而使过去单纯满足规范条文的规定性设计走向了直接与工程项目联系,以综合各方面具体条件优化方案为目的的性能化设计。建筑节能的设计也不例外,能耗模拟、自然通风和日照模拟等手段对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记者:作为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建筑师,您觉得建筑师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中承担何种责任?您认为我国绿色建筑领域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叶青:不管是在建筑节能还是绿色建筑上,设计环节起到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设行业的一场革命,它未来一定会改变我们现存的既有模式。它可以从四个环节进行控制——观念、设计、实施技术和运行管理,越在前端加以控制,建筑对资源的消耗量越少,对项目的可持续贡献越大。从这道理上来说,设计就是重中之重,是以较小的成本代价最大限度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量,以最小投入满足使用者对适宜的高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的关键环节,可以说是节能“性价比”最高的环节。
在一个典型项目中,通过设计实现建筑节能主要体现在“精”、“宜”两方面。所谓“精”,就是将常规设计、常规技术做精做细,从定性判断走向定量验证;所谓“宜”,是指紧密结合项目需求和地域气候特征,将四新技术应用适宜化,形成项目自身个性化的技术路线。“精宜之道”需要在工作模式上进行改变,比如数字化的设计手段、持续化的效能验证等。
如果说到国绿色建筑领域发展的最大障碍,我认为绿色建筑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两点,一是观念更新,二是系统发展。观念的更新要求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包括前面讲到的对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认识。从我们的实践和调研来看,其他误区还包括戴“绿帽子”、做技术冷拼、重硬轻软等方面。与此同时,发展绿色建筑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齐头并进,也就是“配套改革、整体推进”,而这又从根本上有赖于全社会的共识和正确的观念。
记者:深圳绿色建筑协会成立以后做了哪些工作?近期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叶青:近几年,我院以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为己任,参与了多个社会团体,承担起更为广泛社会责任,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是其中的一个。
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自去年12月8日成立以来,在主管单位和相关职能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国家建设部和深圳市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相应的工作,发挥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努力通过协会这个平台,牵引行业关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和贴身服务,为政府提供绿色建筑发展建议、数据支撑和咨询服务。
2009年上半年,在协会秘书处的组织召集下,协会在会费收取、专项调研、会员发展、论坛交流、会员调研、网站建设和人员招聘等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专项调研方面,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协会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联合,接受了深圳市建设局委托的《深圳市太阳能产业和建筑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为扩大影响,促进交流,协会主办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专题学会报告会,反响热烈,协办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以“绿色城市”为主题的“建科大讲堂”、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通过这些活动,协会在行业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吸引了众多单位和个人的申请加入。目前,协会的机构建设日益健全,工作的开展日益步入正规化,为往后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总的来说,协会近期的任务主要是普及宣传绿色建筑,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关心绿色建筑,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包括大型的专项交流、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调研、对现状进行研究,并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的措施等等。
记者:您对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发展趋势及前景有何看法?
叶青:绿色建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革命,对人们生活理念的变革和行业发展、管理、技术更新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引发新的产业。
绿色建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建筑业结合的产物。发展绿色建筑,将直接带动传统行业的发展,促进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不仅新建建筑需要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同时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也是巨大的市场,可以有效扩大内需。
人物简介:女,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