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寒冬里的悖论:中国光伏要感谢欧美市场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7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争建“太阳城”热度未退


  一哄而上的还并不只是企业,建设“太阳城”一度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


  初步估计,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光伏产业园”。一位长期蛰伏无锡投资光伏业的投资人士称,以往小企业还可以帮扶一把,如今像尚德一家市值就过百亿,政府哪里帮得来。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同样是光伏产业园,其中也有区别。比如东部的多是组件和组装厂;内地一些地市资源丰富,更多聚焦于提炼多晶硅,是高耗能工序;电力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从上游做起;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已经有部分光伏电厂。


  无论在东西部,仍然还在加码招商,无锡市也不例外。在当地一个新能源论坛上发现,即使行业整体不景气,当地政府还在积极组织招商活动。一位负责具体项目落地的光伏产业园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依然看好产业园的发展,好多厂的厂房都是我们提供融资先期建设。”


  轰轰烈烈的“太阳城”造城运动背后,是光伏行业几年之内大规模上马导致的产能过剩。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预计为22吉瓦,今年全球产量就已经超过30吉瓦。其中,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70%。


  在北京为光伏产业园宣传的一位山西大同政府官员表示:“萧条是萧条,但像大同这样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能为多晶硅配套煤炭资源。”此前富士康与保利协鑫宣布,在大同投资900亿元,打造垂直一体化的光伏发电项目。


  环特公司甚至打算在美国建立太阳能产业园,然后回国内招商,将国内行业上下的厂商都搬到美国。


  狂热的投资潮并未因市场一时挫折被遏制。尚德电力副总裁刘志波表示:“以往每年增长200%的时期过去了,任何行业都会经历波折,但不等于说就会因此破产,通过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肯定能挺过难关。”


  各地政府主导的投资潮,或许将加快行业洗牌重组,“付出的代价肯定会很大。”一位平安信托基建部门的经理表示。


  前景光明内藏隐忧


  虽然市场阴云密布,但几乎所有业内人士均对光伏业前景看好,“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只要太阳每天升起,就有取之不尽的能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发改委在今年8月出台了光伏发电标杆电价,外界分析此举是为了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推动内需。专家则认为每度1.15元的标杆电价,尚不足以鼓励光伏发电大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仍然面临电力运输问题。且当地政府希望在本地建设完整的产业链,“而不是只做组装电站,把经济增长都给了沿海地区。”山西大同的一位官员如此表示。


  天合光能的一位内部人士称,这个标杆电价一来幅度有限,二来规定并不清晰,“这钱谁出,最后落到哪里,都是问题,再说政府现在补贴所有倾向节能减排的技术,使得太阳能的优势不突出。”


  远水难解近渴。光伏业目前的“寒冬”仍然很真切。一位能源领域资深人士称,电价涉及到电网企业和电力改革的问题,并不是出一个针对光伏的电价就能解决的。


  此外,提炼硅也是一项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序,在环境保护标准势必日趋严格的未来,这也将成为现实问题。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挺过这个冬天是当下最关心的问题。整个行业的付款周期都在延长,“至少延长了一个多月。”上述尚德副总裁称。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