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合同能源管理:突破瓶颈需要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2年3月8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说到“有利可图”,合同能源管理的盈利空间有多大?有这样几笔账可以算一算:


  其一,中国是世界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冶金、玻璃、水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居世界前列。为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单位GDP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市场需求极大。


  其二,通过回收利用高耗能行业的余热资源,将余热余压转化为电能,大大降低耗能企业的成本。


  其三,由于在某些行业中的余热发电技术相对成熟,建一座装机容量1.5MW的电站不到一年即可投产发电,并随即获取收益。


  其四,在实行“碳排放交换”的情况下,耗能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可以通过出售碳排放“指标”再次获得回报。


  据悉,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仅仅三年,已建成的余热电站9座,在建项目10个,还有10余个意向项目。从目前来看,其投产项目毫无例外均是盈利的。而其服务的客户通过降低成本,普遍提高了企业利润,并以节能减排的成绩获得了更多收益。


  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对于节能服务产业的估算,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市场总规模大约4000亿。业内人士则称,如果在现有高耗能产业中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广泛采用余热发电技术,所发电量估计相当于“三个三峡”。“三个三峡”,这将是多么巨大而诱人的未来发展空间。


  发展的瓶颈


  据了解,目前,我国余热发电技术研究还处于逐步完善、日趋成熟、快速发展的阶段,水泥、玻璃、钢铁、冶金、化工等多个领域还有很多基础科研问题和技术应用攻关问题需要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实践。因此,以余热发电为低碳技术研究的切入点既有解决大量实际问题的科研需求,又有广泛成果应用的社会需求。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据悉,新近成立的天壕低碳技术研究院整合了天壕公司的研发力量,为企业科技研发提供了新的平台。这一技术团队核心成员主要来自发电行业,并均有丰富的发电行业技术工作从业经验,也是我国较早一批从事余热发电行业技术研发工作的人员。目前,该研究院拥有余热发电业务环节四大核心技术,即余热资源分析处理技术、取热及烟风系统技术、热力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关键装备技术。这些核心技术均是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然而,在合同能源管理以及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领域,仍有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存在,形成了影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以资金为例,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是由节能服务企业事先投资,项目建成后再与客户“分账”,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给节能服务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再比如,余热发电项目针对的客户不同,建成的发电厂类型差别很大,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也是一个考验。此外,节能服务企业利用余热发电,确实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用电量,却不免动了地方供电企业的“奶酪”。这种与垄断行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常常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谈判过程十分艰难。显然,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让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环保、共赢”的、极具潜力的行业加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全社会用一种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给予支持。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