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示范楼其实高耗能?
“未来之家”示范园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建筑节能领域合作的众多项目之一,位于北京玉渊潭南岸的一座8层浅紫色楼房是某部节能示范楼,曾被认为是中美合作的节能典范。
根据《经济日报》2006年5月的报道,作为中国为履行二氧化碳减排而设计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一个由中美双方合作完成的示范项目,运行两年多来展现了惊人的节能效果。
该大楼采用了空调排风能量回收、墙体保温、遮阳板、反光板等12项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曾获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节能设计领先金质奖、中国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等建筑节能大奖。“示范楼每年节电超过90万千瓦时,一年可节省经费60余万元。与普通建筑相比,示范楼年节能72.3%。”该示范项目负责人、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国雄曾如此评估其节能效果。
而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看来,该示范楼却是一座高耗能建筑,“它的实际年运营能耗为74kWh/m2(每年每平方米耗电量74度),比普通建筑要高不少。住建部的办公楼年耗电量大概是60kWh/m2,而发改委1950年代盖的办公楼也差不多这个能耗。”江亿告诉《望东方周刊》。
类似例子还有2010年建成的环保履约中心大楼,这是国家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与美国标准集团合作建造的项目,也是有关部门认定的“绿色建筑设计”示范工程。江亿说,该楼的年运营能耗为76.04kWh/m2。
“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是意大利政府耗资2000万欧元于2007年建成的,年建筑能耗是80kWh/m2,属于清华校园内的高耗能建筑。”江亿对《望东方周刊》说,但意大利人盖的时候说它是超低能耗,“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呢?因为它跟意大利的楼比,能耗的确低很多。”
江亿认为,这种差异源于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的不同。“若室内要求持续保持18℃~25℃恒温的话,那这些节能楼肯定比我们现在普通建筑要节能。但问题在于,中国多数人对建筑使用方式和所追求的室内服务质量与国外不一样,中国很多普通建筑不追求室内恒定保持某个舒适温度。”江亿说,比如开不开窗的问题,“咱们觉得屋里闷了,就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如果你弄一个风机24小时不停地往屋里灌风,这一年下来光风机的耗电量,可能就赶上我们整个楼的耗电量了。”
由此,江亿认为欧美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对我国的建筑节能起了反作用。“现在中国与国外合作建设的示范节能楼,日常运作模式都是按照国外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来计算,所以能耗反而比我国同类建筑能耗要高。”
陶永心负责设计“未来之家”的美国样板房即是按照美国生活方式设计的,“当时我问中方负责人,要按照哪国的生活方式建,他们说就用美国的。”陶永心说。
陶永心认为江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在他看来,判断一栋楼节能与否,关键是比较的基数,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比较性的平台,“目前国际上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所以造成很多不同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新建建筑节能难?
示范性节能建筑工程对推广节能建筑的理念和实践究竟有多大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在2011年11月举办的中国(成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节能建筑比例很低;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而称得上是“节能建筑”的不到1亿平方米。
事实上,节能建筑法律层面的规范早已存在。1986年建设部发布了第一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8年《节约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2005年以来,建设部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北京、深圳等地也颁布了地方建筑节能法规。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于2008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具体规定了对既有建筑节能、新建建筑节能、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的要求及违反法规的相关法律责任,如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条款只能算宏观规定,真正执行起来难度不小。据了解,迄今为止,因为没有达到节能标准而受到处罚的情况寥寥无几。
对此,陶永心认为,节能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建筑前期投入成本的上涨,使得建筑方在长远考虑建筑节能问题上缺乏积极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