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屡被投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网络问政在惠州落地开花,网络问政综合平台也成为民意集散地。
前不久,在惠州市政府信息网的《政务公开》栏目中,一条要求相关部门公开惠州火车西站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相关环保检测数据的来信长期居于首位。而反映“惠州垃圾焚烧发电厂”问题的投诉和建议成为这一板块的“常客”。
在网络问政板块,利用站内搜索键入“垃圾”、“焚烧”关键词,会得到68项查询结果,而其中在第一个页面中,共有10条投诉信息,其中6条与位于火车西站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关。粗略估算,在所有68项搜索结果中,半数以上投诉目标直指惠州垃圾焚烧发电厂。
细心的网友留意到,在网络问政平台上,一年大概有30-50件类似的关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诉,而政府部门也显然准备了模板回复,声称“设计是理想的”。
扩大垃圾来袭不论城市还是农村
事实上,“垃圾问题”在网络发酵的同时,惠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此做出积极努力。经粗略统计,在近年来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建议和提案中,“垃圾问题”绝对是高频词汇。作为惠州的“明星代表”,省人大代表黄秋生重点关注环境问题,从淡澳河治理,到临海排污以及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在环保战线奔波多年的他,几乎逢人便讲,逢会必提。
面临垃圾问题的,不仅仅是垃圾围城,还有垃圾围村。黄秋生提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村庄整体规划建设滞后,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污水横流、垃圾围村成为一些农村突出的环保问题。为此,他曾多次呼吁加快规划建设全省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以解决农村垃圾堆放填埋问题。
不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垃圾包围之势越来越强。一个办理周期为10年的议案不得不延期办结,足见垃圾处理的任务艰巨。然而,记者走访得知,惠州在垃圾分类处理、填埋站场规划建设以及焚烧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还遇到系列难题和考验。
因处理能力有限,目前惠州有近1/3的生活垃圾不得不采用简易填埋(堆放)方式,堆场周边的水域、空气、土壤也往往受到严重的污染。
因垃圾处理设施投资缺口高达7.5亿元,惠州市原定2010年底实现市区和各县、区城镇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无法如期实现。12年前由人大代表接力提出的垃圾治理建议,因资金缺口等多种原因,政府的方案不得不延期实施。
于去年开始实施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惠州2个试点小区约3200户,仅有20%的居民真正做到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多数居民在投放垃圾时仍会混杂在一起。
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的关键环节,设置在城市中间的垃圾中转站无法顺利运转。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