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以观念更新推进低碳经济。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过程的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全面推行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以结构创新推进低碳经济。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我国在2006-2007年两年间依法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的生产力,关停了小火电2157万千瓦、小煤矿1.12万处,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万吨/年、小炼钢产能3747万吨/年、小水泥产能8700万吨/年,使得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2007年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了3.27%,随之单位GDP废水COD排放下降了3.14%,SO2排放也下降了4.66%,可见这一举措见效很快。同时,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大幅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我国每年产生10亿吨左右的工业废渣,其中钢渣、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磷渣等都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节约生产建材的能耗。
3、以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科技进步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能源科技,要早谋划、早安排,建立能源科技储备,当前要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相关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能源利用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通过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创新,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
据悉全球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以期在低碳经济上占领技术制高点。这些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CO2捕集和封存等。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应欢迎并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到中国来,共同示范,共享成果,争取双赢,为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开创新的道路创造条件。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尤其是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能源技术和碳捕获与碳封存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
4、以消费方式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CO2排放也有巨大潜力。我国建筑及居民生活用能量很大,节能问题值得重视。我国城乡民用建筑面积约为400亿立方米,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CO2,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20.7%。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6%,约新增110亿平方米以上需采暖的民用建筑,2020年比2004年可能需增加2.5亿吨标煤,5800-6300亿kwh用电。与国外建筑相比,我国建筑的保温能力较差,造成大量能量损失,需要特别关注。在建筑采暖方面,入户取暖热水(或蒸汽)分户计量收费、补贴窗户双层玻璃改造、纤维板装修内保温、太阳能蓄热、地热取暖等均为有效的方法。此外,生物质纤维作为保暖材料节能与生物质作为燃料发电供暖相比,会有数倍的节能减排功效。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用能迅速增加,已在总能量需求中占30%的比例。汽车交通用能大量消耗液体燃料,加剧了宝贵石油资源的快速消耗。每燃烧1升汽油,要释放出2.2公斤CO2。
然而,汽车交通运输过程中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并不高,仅为0.3%-0.5%,这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