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把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与加强宏观调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集成,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市场化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领域、各环节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开创财政节能减排工作新局面,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在多方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结合扩内需、稳增长推进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结合点。针对当前内需不足的情况,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加大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力度。
一是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节能环保产品在我国总消费中的比重依然偏低,推广潜力大、效益好、可持续。近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316亿元支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逐步建立了以照明产品、家电、汽车、电机等四大类产品为核心的推广体系。今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预计将拉动消费需求4500亿元,形成1170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稳定增长、扩大内需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抓紧落实好,确保发挥政策效果。同时,要抓紧完善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力度,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的比重,发挥好政府采购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是扩大节能环保投资。我国单位产品能耗高、排放大,生态环境保护欠账多,需要投入大量的改造和建设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建筑节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扩大节能环保投资规模,这不仅有利于稳定投资增长,而且有利于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二)结合调整经济结构和培育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需求规模很大并仍在不断上升,石油对外依存度很高,必须更加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了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产业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显著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重点支持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尽早实现产业化;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此外,要支持煤制天然气、煤制油、IGCC发电等示范工程,并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带动成本降低以及攻克一批包括燃气轮机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制难关,促进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和清洁发电。
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25个城市的公共服务领域和6个城市私人领域累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近2万辆,并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要进一步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规模,将混合动力公交车产品推广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并加大25个城市物流、公务、租赁等领域以及6个城市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具备批量生产条件车型产业链建设和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要以合同能源管理为抓手加快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速扩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规模;以先进环保技术示范推广为抓手加快推动环保服务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抓手加快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建成技术先进、覆盖城乡的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为推进节能减排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此外,要发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研发资金作用,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支持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三)创造性地抓好已部署的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要在发挥好现有各项财政政策撬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更加注重政策综合集成,全面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整合资金政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在重点城市、重点地区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系统推进节能减排;要主动加强财政政策与投资、产业、金融、环保、国土等政策的综合集成,放大政策激励和约束效果;要打造省、市、县不同层面的政策综合集成,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支持节能技术改造。要完善“以奖代补”机制,采取财政、投资、产业、能评等综合性措施,深入推进电力行业、电机和锅炉等系统、能源管理等方面节能改造,促进重点用能单位研发、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新技术。
三是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在“十一五”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更重,更要用好财政奖励资金,处理好职工安置等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